2009/01/27

【遊日本】(3)京都-總本山仁和寺

離開妙心寺後我們繼續用步輪往下一個景點前進,中途經過京福電車妙心寺站,站在平交道前一台電車緩緩從我們面前駛過,那樣的速度感覺我用跑的應該都會比它快吧~

‧仁和寺
仁和寺由宇多天皇創建於888年(仁和4年),為真言宗御室派總本山,占地面積9萬餘平米,規模宏偉。仁和寺於1994年(平成6年)登記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寺內擁有眾多古蹟,其中以國寶金堂為最

其它還有二王門、御影堂中門、五重塔、紫宸殿遺址、觀音堂、仁和寺御殿以及江戶時代修建的池泉還遊式庭園等精彩景點

日本歷代天皇在退位之後,幾乎皆皈依佛門,而仁和寺在西元888年開始,便有許多皇子皇女於此落髮出家,因此仁和寺又稱為「御室御所」,仁和寺也以美麗的櫻花著稱,因此其櫻花也相呼應的被稱為「御室櫻」,仁和寺的櫻花期是京都最晚,四月下旬是最佳賞花季,可惜我這個季節來一棵都看不到

仁和寺的二王門為德川家光所捐,左右兩邊安置金剛力士,因而稱為二王門

祈福300円

‧國寶金堂
由過去天皇一家所居的京都御所之正殿—紫宸殿所移建而來的金堂,原本的金堂屋頂從絲柏樹葺改為本瓦葺,外觀是挑高的屋頂及裝設了格子般的板窗,是桃山時代皇宮建築的典型風格屬於桃山時代的建築,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紫宸殿建築遺物,而莊嚴大廳堂內牆則描繪了色彩艷麗的極樂淨土圖,並安放了本尊阿彌陀佛三尊像、四天王像及帝釋天像

‧五重塔
塔頭原本是指寺院開山祖師墳墓的意思。因有很多弟子景仰祖師爺,而聚集在祖師爺的墳墓周圍建築住宿的設施,後來便演進成為寺院中別院的意思

‧經藏閣
首次公開的藏經閣於1614年(寬永18年)重修的建築物,以鮮豔的綠色花頭窗襯托建築物,內部還保留著壁畫,在中央陳設著高大的八角形旋轉式藏經櫃,收藏著江戶時期"天海版"的大藏經

京都的氣候比名古屋冷多了,我的手已經凍到快不行了,Kazuko給我ㄧ個超卡哇伊的暖暖包,聞起來還香香的,真是超感動的!

‧鐘樓






‧勒使門



‧宸殿南庭
宸殿境內的庭園景色殊勝,潔淨的白砂鋪地,並用竹耙修劃成線條簡素的川流狀,築山、池泉、雅松翠柏等點綴其間,看似簡單之極,不管從庭園的哪個角度看去,把日本人追求虛飾意境美淩厲盡致地體現出來。(Ref.互動百科)

‧宸殿北庭
不同於南庭的白淨優雅,北庭呈現的是綠波盪漾,以池泉式庭園映入眼裡,綠蔭中清楚可見五重塔的純樸


這裏的部分建築的屋頂遵循皇家規格,由檜皮鋪成,紅檜與扁柏合稱檜木,是一種古老珍貴的樹木,僅見於北美、日本與臺灣,因其質地細而結實,內含許多油脂,略香無辛味,耐朽力高不易腐朽,成為建築的高檔材料

日本古代將檜木樹皮切成45-60公分的長度,從屋頂下方一片片錯開距離茸上去,然後用熱油炒過的竹釘來固定,總共要鋪60-70層,每隔二十年需要重新換鋪,因而造價非常昂貴,屬於皇室專用。(Ref.互動百科)

光丁亥季春,四川提督宋慶敬立

日本的馬路和美國差不多,也是要按行人鈕才能穿越,但是不同的是美國如果沒在轉綠燈前按的話可是又要再等到下一個綠燈才會亮行人綠燈,但不管有沒有按行人鈕走在路上我都覺得比在台灣安全多了!

走出仁和寺早已經過午餐時間好久了,大家早已經飢腸轆轆了,找個好幾間餐廳下午都沒營業

終於找到間拉麵店可以填填肚子

看起來很清爽的拉麵,吃起來果然不油不膩,麵條吃起來也很有彈性

加點七味粉更能提味
 
吃飽喝足,再度上路了!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