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05

【遊澳洲】(8)Brisbane-CBD 布里斯本市區(1)


布里斯本的雲層好低,好像就近在咫尺,和凱恩斯陰晴多變的天空有不同的感覺

即使在車子裡開著冷氣還是讓人熱到窒息了!

‧Sunnybank 森尼班克
這裡是布里斯本市主要的華人聚居區,區內亞洲餐館眾多,最熱鬧的地區介於Mains Road和McCullough Street間,有小台北之稱

據說這裡整片的shopping mall都是台灣人開的,大地主也是台灣人,還真是台灣之光啊!也因為逐漸佔據華人市場而將原本位於Fortifude Valley的China Town給取代,成為新興的中國城

但事實上這裡是布里斯本南方的一個城區,這裡離市區約15km,交通工具只有公車不然就是要自己開車,有點不太方便

因市區很難停車而且停車費又貴,我們把車子放在Sunnybank賣場的免費停車場裡再搭公車到市中心

公車直接搭到公車總站,一下車就是一個shopping mall的美食街

一整天都還沒吃東西,我已經餓到飢腸轆轆了

Daive帶我去一間他常吃的中式料理

咖哩牛肉麵,比臉還要大碗啊!澳洲的華人連食量也都變大了嗎?

咖哩和牛肉麵好難想像的口味

牛肉的沾醬

雞肉炒麵,媽啊~好大一份啊,雖然我很餓也不用吃到三人分啊!

炒得好好吃啊!推~但是好鹹啊!好像鹽和醬油不用錢,雖然又多又鹹我還是整盤吃光光XD

‧Queen Street Mall
吃飽喝足又要開始趕行程了,走出shopping mall就是市中心最熱鬧非凡的購物街

布里斯本是昆士蘭州的首府,而皇后街是首府最重要的一條街

皇后街也是一條只有人行的步道購物街,除此之外也有不定期的舞台和街頭表演

根據統計女王街購物中心每年有大約 2千6百萬人次到訪

短短的一條街中結合了各式名店、戲院、高級餐廳、咖啡店,超過500間的店家

坐落在人行道中間的酒吧猶如在玻璃溫室中

皇后街地面上是繁華的購物商場而地下則是公車總站

布里斯本的街道依棋盤狀規劃發展,東西向以國王王子的名字所命名,南北向則用皇后公主名字命名

因此只要看到路名就可以知道自己位於東南西北

但如果連東南西北都搞不清的人應該連地圖也看不懂吧!

‧Conrad International Treasury Casino 康雷國際財政廳賭場
130 William Street, Brisbane
建於1889年原為財政廳,賣給康雷後於1994年改為賭場酒店,三層樓的維多利亞式建築,看起來優雅莊嚴

24h營業,內有一間旅館含36間貴賓室、97間客房,5間餐廳、7間酒吧、1間夜店

賭場前的廣場是公車開往地下總站的入口

花了6h將12顆每顆約200kg重的鋼球裝置在Brisbane Square上的裝置藝術(Ref.Universal Cranes)



不知道這樣的設計有什麼作用??

Brisbane River 布里斯本河
看到這個景色感覺好熟悉啊,沒錯就是倫敦的泰晤士河

澳洲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直到現在還是奉伊莉莎白二世為國家的女王

而布里斯本河和泰晤士河有著與倫敦極為像似的地形

會讓我有這樣的錯覺一點都不為過

The Wheel of Brisbane 布里斯本摩天輪
相同的還有河邊的摩天輪,不過相較下這個摩天輪倒是迷你了點。有42個車廂,每個車廂可搭成6人,搭成一圈約12分鐘。2008年布里斯本摩天輪是為了慶祝昆士蘭150週年和萬國博覽會20週年而建,原本計畫營運到2010年,但將延營到2012年

South Bank Parkland 南岸公園
摩天輪位於布里斯本河南岸的南岸公園;1988年南岸公園舉辦萬國博覽會(World Expo 88)

博覽會結束後便將原址和設施改建為公園,佔地16公頃

蜿蜒的綠色隧道,上面披覆著盛開的紫紅九重葛,形成南岸公園的一大特色

這也是萬博會時依據半出土的恐龍骨骼而設計的裝置藝術

無數根大小形狀不一的鋼鐵架構出充滿想像的恐龍形狀

從長廊走過一遭,仿若跟著一隻長頸龍慢活在布里斯本炙熱的豔陽下

南岸公園除了具有寓教於樂的美術館、博物館和植物園等多樣性的休閒設施外

‧Kodak Beach 柯達沙灘
還有最引人入勝的人工沙灘,但你可能想要問我人工沙灘在哪裡??

沒錯!這裡就是號稱最美的城市中沙灘,一點都看不出來是吧!

這要歸咎於年初布里斯本連續降下豪大雨使布里斯本河氾濫而造成百年水患

也因此從黃金海岸運來的沙通通隨著大水消失,只剩淤泥堆積

嚴重的水患癱瘓整個布里斯本的水運交通,也造成嚴重的人財損失

左為水鄉澤國的布里斯本(Ref.今日新聞網)與我拍的災後對照圖

我真是太會挑時間了,布里斯本百年水災+凱恩斯百年風災,幸好我沒去紐西蘭="=



高雄與布里斯本締結為姊妹市9年後2006年在南岸公園豎立地標

不需要千里迢迢跑到黃金海岸就可以享受到陽光、沙灘,相信政府一定會盡快把它復原的

Young Designers’ Market
Little Stanely Street, Southbank, Brisbane

南岸公園裡也有手工藝品市集,有100個以上的攤位,每週五、六、日開放

在這裡慢慢逛可以發現不少好東西

‧Stanley Street Plaza
南岸公園除了有育有樂當然少不了美食

各式的風情咖啡、餐廳林立,提供遊客可以在享受用餐時光還可以欣賞美景

午后來個咖啡下午茶打發時光也是一種享受

炙熱的布里斯本,但是卻一點都不覺得有乾燥的感覺,草地還是一片綠

布里斯本距南迴歸線483公里,因此陽光普照,平均日照時間為7.5小時,所以也被稱為「艷陽之都 」

我熱到都快暈了,但是老外卻喜歡做日光浴

‧Brisbane City Council 布里斯本市標誌

布里斯本是澳洲的第三大城,因為1988年成功舉辦博覽會後才開始被重視改造

從當初的窮鄉僻到現在新興的都會城市締造不少佳話

Queensland Art Gallery 昆士蘭美術館 10:00-17:00
成立於1895年,美術館是Queensland Cultural Centre的一部份,緊連著Queensland Museum和Queensland's premier visual arts institution

‧Victoria Bridge 維多利亞橋
橫跨布里斯本河的橋有13條,維多利亞橋是最重要的其中一條,首建於1864年,為因應日益繁忙的交通於1969年第三次重建完成,設計風格時尚中不失典雅

‧The Hector Vasyli memorial
紀念碑是為了紀念一個11歲的送報小男孩Hector Vasyli在1918年歡迎二戰後凱旋歸國的士兵時,被一台急速轉彎的車子撞上而喪命(Ref.Monument Australia)

雖然有那麼一點倫敦的影子,但覺得布里斯本有著比較現代化的城市感,而倫敦則是像在古蹟中的都會城市

‧Myer Centre 麥爾中心
成立於1988年,也就是舉辦博覽會那年,這裡不但是購物中心也擁有CBD最大的停車場和地下公車總站

8層樓的購物中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入口,也因此某些層樓是以入口處的路名第一個字母命名

購物中心裡有知名的量販店coles,美國知名賣場Target和自家百貨公司Myer

還有約170多間的商店

在coles買自有品牌的1.5ml礦泉水比在便利商店買任意品牌的0.6ml還要便宜,太誇張了吧!

‧City Hall 市政府
建於1930年曾經是布里斯本最高的建築物,是布里斯本的標誌,也是澳洲最富麗堂皇的市政廳

92公尺高的鐘樓是仿威尼斯的聖馬可鐘樓,4個鐘面是全澳洲最大,鐘樓上的大鐘每隔15分鐘就要敲響一次,據說是為了提醒如今悠閒而慢節拍的澳洲人,要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鐘樓上的景觀台可免費參觀,但目前耗資2億澳幣在整修鐘樓,到2012年才完工開放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材料使用花崗岩和昆士蘭特有的棕黃色砂石建成,山形上的雕刻像反映當時的文明進展,(Photo Ref.維基百科)



人民和牛馬在穿著長袍的女子雙臂下保護著,象徵著文明的進步,右邊的女人和羊、拿著書的歐洲人、拿著調色盤的藝術家代表著新歐洲的農業和文明

萬國博覽會之後大部分的工藝雕塑品大多裝置CBD的四處,讓遊客可以一飽眼福

Albert Street Uniting Church 亞伯特教堂
最初建於1849年,經過多次整修改建成現在的風格是在1889年


亞伯特教堂位於市政廳對面,中間隔著King Gerge Square喬治王廣場,是布里斯本最受歡迎的結婚教堂



哥德式的建築搭著搶眼的暗紅色,隱身於高樓大廈中卻反而更加凸顯

澳洲也有SONO?不知道和台中的SONO是不是同一家?

‧ANZ 澳盛銀行
澳洲人講的英文有著不同於英美的口音,美國快又饒舌,英國抑揚頓挫,ORZ則是喜歡拉高尾音,發著奇怪的母音(a.e.i.o.u),據說ANZ就是一例。我的親身經歷就是What's your name?這麼基本的一句話,我居然聽不懂,搞到對方要寫下來我才恍然大悟,都怪他的name真的講得很怪!

隨處可見的雕刻藝術品

General Post Office (GPO)郵政總局
原先只是磚石砌成的兩間房子,經改建後成兩層樓的北棟建築建於1872年,南翼、中塔和拱門建於1876~1879年

義大利式的建築風格為迎合布里斯本的亞熱帶氣候,沒有華麗的裝飾卻顯得份外的典雅,原本計劃建造一座30m三面鐘塔,但因所費不貲而作罷

穿過拱門仿若走進時光隧道,想像穿梭在繁忙的人群中,一回身又回到空蕩蕩的巷弄中

從窗戶探進空無一人原來早已過了下班時間

St Stephen's Cathedral 聖史蒂芬教堂
249 Elizabeth Street
建於1847~1850年間,1859年第一主教提出在布里斯本建一座大型的教堂,便選定了聖史蒂芬教堂,這也是昆士蘭最古老的教堂

1980年代教堂年久失修,內部的格局也不敷使用為禮拜教堂,一直到2000年才完成修復工作

哥德式的教堂有著上面有十字尖頂、沙岩塔、來自慕尼黑的彩色玻璃,是古老教堂的一大特色

‧Eagle Street Pier 老鷹街碼頭
不知不覺又走到布里斯本河的另一頭

這一根是啥東西?

原來是碼頭的基跟,大水把整個碼頭都沖掉了,只剩4根基跟屹立不搖

原本的碼頭是長這樣,碼頭在我去的2個禮拜後才修復="=(Photo Ref. 維基百科)

‧Kangaroo Point
河岸邊林立的高樓大廈,襯著藍天白雲,波光粼粼的河水,就像月曆中常出現的景致

Riverside Centre
建於1986年,40層樓的辦公大樓,有不少咖啡店和餐廳,廣場前星期日有市集

右邊是Riverside Centre,左邊的34F是駐布里斯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Photo Ref.Riverside Centre )

Riverside Centre的對岸可以看到有名的故事橋

‧Story Bridge 故事橋
1932年因雪梨有一座揚名國際的雪梨橋,因此昆士蘭政府也想仿效在布里斯本建造一座,因此故事橋有甚麼動人的故事呢?沒有!只是因為設計師叫John Douglas Story

故事橋建於1940年是一條用懸臂樑建成的大橋,長1072公尺、寬24公尺、高74公尺

2005年開始開放攀橋活動,雖然不如爬雪梨橋來的有名,但價錢可是差非常多喲!

The GPT Group (General Property Trust Limited)
成立於1971年,是澳洲最大投資信託集團,這麼高聳的大樓可見集團的雄厚財力

長滿氣根的老樹,佇立在滿是高樓大廈的CBD中,應該有上百歲

澳洲也盛行cosplay ?

真是超屌的!

天色開始昏暗,我也逛的差不多了

在燈光的照射下,市政廳看起來和白天有不同的美感

白天隱身高廈中的教堂,鮮豔的紅磚凸顯出它的別致

沒想到晚上高樓大廈都熄燈了,打上光燈的亞伯特教堂依然耀眼

Ann Street Presbyterian Church
長老教會成立於1849年,最早於南布里斯本的Gery St.建立一小木屋教堂,1857年部分分會移至Ann St.,1858年建教堂,1897年重建並擴建成現在規模,哥德式的建築呈現出19世紀殖民時期的建築風格(Ref.Presbyterian Church)

晚上這些佇立在街頭的雕塑品不知會不會起身活動筋骨?

原本滿滿都是人的CBD居然一瞬間就淨空了,太可怕了,現在才7點多耶~

簡直就像空城一樣



從V型的布里斯本河的底端來回走到頂端還真不是普通的累,驅車離開CBD

整個市區像空城,沒想到較郊區的sunnybank的餐廳家家都客滿

Daive介紹一間他常去的烤肉店

中英文菜單

鱷魚肉和袋鼠肉?怎沒有無尾熊肉?XD

麻辣關東煮嗎?

薑汁啤酒,事實上是沒有酒精的飲料,明明就沒有酒精為啥要叫啤酒,喝起來很怪的味道,不是很愛

一堆滷味

香噴噴的烤肉上桌

一堆串烤

肉吃起來好乾

烤大腸頭

羊小排

牛肉

吃了牛肉又吃袋鼠肉,如果沒跟我說這是袋鼠肉其實我分不太出來哩!

‧Mt. Coot-tha 庫薩山
距CBD西方8公里,海拔287公尺,其實算不上是山,充其量稱山丘,但這裡最大的特色是幾乎可以360度環看整個布里斯本的夜景,仔細看還可以看到南岸的摩天輪,而白天晴天時可看到摩爾頓島和Stradbroke島,北玻璃山屋、南黃金海岸,是布里斯本著名的景點之一

早期布里斯本人稱這為一棵樹山丘(One Tree Hill),土著稱之為'ku-ta'(蜂蜜),因為這裡是有很多無毒的蜜蜂,1880年正式改為Mt. Coot-tha(庫薩,音似ku-ta)

好美啊~不管是在哪裡看到的夜景,總是讓人流連忘返,但是美景總是稍縱即逝,只能用照片留住回憶

‧Summit Restaurant & Kuta Cafe
午后時光很適合來這喝咖啡看風景,晚上~這裡快冷死了!明明地勢就沒很高啊="=

看完夜景回到住處已經凌晨快1點了,從早上3點起床搭飛機到布里斯本,一路趕行程直到攤到床上整個人快累癱了,還好這是這趟旅行最累的一天而已,每天要這樣玩我會瘋掉!晚安~我要睡了!

0 則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身分請選擇[名稱/網址]留下您的大名★★(請盡可不要選匿名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