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1

【遊澳洲】(24)Sydney to Melbourne 雪梨飛往墨爾本

<2011.2.21>
在雪梨待了長達11天10夜,今天終於要離開了,舉凡旅遊書列的、網友推薦的、隨便亂晃亂排的, 雪梨我可說是我在澳洲逛的最透徹的城市啊!

我住的像鬼屋一樣的旅館(誤),屋簷上那個小閣樓就是我的房間

訂了近中午的班機飛墨爾本,早上還有一點時間收拾好行李在附近晃晃

旅館的旁邊是郵政總局

‧Prince Alfred Park 阿爾佛雷德王子公園
對面是Prince Alfred Park

公園佔地非常大

大歸大但沒啥景色

這是一個運動公園

足球、籃球、網球、游泳池,該有的運動設施都有,傍晚下課下班時間這裡非常的熱鬧



其實我住的旅館離中央火車站非常近,但是是位於車站的末端,走到售票口乘車處還頗遠哩~

搭上來接我的接駁車到雪梨機場

辦好check in 還有時間可以吃午餐

昨天吃的Pie Face

這裡種類比昨天去的店還要多哩~

‧Sahara Grill
http://www.saharagrill.com.au/
繞了一圈挑了一間沒吃過的土耳其烤肉捲

那肥厚香濃的烤肉好垂涎啊~

還有各式各樣的配料

還好用餐號點餐不怕不知要選啥,不過店員還是有問我加什麼可以嗎?加什麼可以嗎?

反正我也不挑嘴,隨便你加啥都可以

忘了啥套餐$13.5,含飲料,我選柳橙汁,這柳橙汁好好喝耶!很濃郁~

烤肉捲好大份

料也很多很實在,熱騰騰超級好吃!在機場吃的餐目前為止都還沒踩到雷過,反倒台灣機場的食物真的要檢討一下,又貴又難吃!

吃飽喝足我的班機也差不多快來了~

來到候機室已經坐滿登機的旅客,今天要搭機的人還真不少

等了老半天捷星又誤點,便宜的機票真的是沒保障



順利搭上飛機,飛往我這趟旅程的最後一站


在機場搭上往市區的接駁巴士SkyBus來回車票$26

車上行李架比人坐的位子還多,沒位子坐,還好撐半個小時就到了

到了市區的南十字星火車總站,可以免費換小巴送到各家旅館

雖然南十字星車站到我的旅館不遠,但我可不想拖著這堆行李用走的,等了20幾分終於車來了

‧Greenhouse Backpacker Melbourne
http://www.greenhousebackpacker.com.au/
而且還直接把我送到旅館門口耶,後來有聽室友說他是被丟在很遠的路口要自己走過來,我還真幸運啊!看這綠色的logo應該很眼熟吧!沒錯!它就是我在凱恩斯也住過的GreenHouse

Greenhouse的風評很不錯,我在凱恩斯住的也的確很滿意, 不過它的價格和凱恩斯有天壤之別,凱恩斯一晚$25 而墨爾本則是要$32,不過衝著位於市中心,我可以省一筆交通費,只好忍痛開下去了!

Greenhouse還有一個優點是它有免費的早餐和每天不同的免費活動,窮酸的背包客想要搶便宜就要記得去吃這些免費的餐,在凱恩斯因為睡晚點了結果慢了半個小時去吃免費的BBQ,只剩一堆鹹的要命香腸

搭上電梯到6F櫃台check in後,給了我一張電子卡,我的房間在9F。好亂的房間,六人女生房,第一天我睡上鋪,等有人退房後我就換到下鋪去

這裡設備很新穎,但是盥洗都是公用在兩道門外,有點麻煩,不過安全性絕對有,置物櫃很大一個,但要自己帶鎖。雖然沒有像凱恩斯有偌大的落地窗、 衛浴設備 、 流理臺,但礙於地利之便還算能接受


安頓好後就出門去CBD晃晃了

走出旅館的巷子外就是一大個大教堂

‧ St Paul's Cathedral 聖保羅教堂
屬於英國聖公會(英國國教)墨爾本教區的主教教堂 ,最早建於1835年,經過次重建,直到1880年由英國建築師William Butterfield設計建築成為現在的格局,但因Butterfield與教會意見分歧,1884年憤而辭職,最後由澳洲當地建築師Joseph Reed於1891年 完成 ,但當時並沒有尖塔,而是由雪梨的建築師John Barr於1926年完成,看的出尖塔與建築主體顏色不同

哥德式的建築風格加上英式的裝飾,是英國殖民時期最高的建築

‧Flinders Street Station 佛林德斯街火車站
是墨爾本的中央火車站,建於1854年,是墨爾本的文化象徵

巴洛克式的古老的建築,和對面的哥德式聖保羅教堂相互輝映著

車站正面的上方有一排的時間代表每班線路火車停靠月台及到站的時間

‧Young & Jackson Hotel 楊與傑克旅館酒吧
http://www.youngandjacksons.com.au/index.html
建於1861年,是墨爾本最古老的酒吧

旅館是5個分開的建築合併而成二、三樓,1920年代後旅館的牆上便成為大型廣告看板的最佳位置

‧Federation Square 聯邦廣場
2001年為慶祝聯邦政府成立100周年而興建,2002年啟用,佔地3.2公頃

露天的圓形廣場可以容納1萬5千多人,廣場前有大電視螢幕,不定時會在這裡播放賽事,吸引許多運動迷席地而坐參與,氣氛非常熱鬧


建築外觀使用鋼鐵、鋅片、玻璃並以幾何圖形所構成,展現抽象的超現實模式,獨特的設計感在1997年獲得倫敦雷博建築設計大獎


但這樣不規則的建築群也曾被當地人譏為像垃圾,更在2012年被CNN 票選為全球最醜10大建築之一,真是極具諷刺,但儘管評價很兩極,每年它還是吸引了近9百萬的人次造訪(Photo Ref.維基百科-Federation Square)

聯邦廣場包括Melbourne Visitor Centre墨爾本遊客中心、BMW Edge Amphitheatre、Zinc-Function and Event Centre、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NGVA)維多利亞美術館、Australian Centre for the Moving Image(ACMI)、Transport Hotel Bar、SBS Television and Radio Headquarters電視台工作室

‧Melbourne Visitor Centre 遊客服務中心
墨爾本的遊客中心是我到過澳洲幾個城市,感覺最新穎有設計感的建築

服務中心就在這棟樓的地下室

人潮好多,穿紅背心的服務人員也好多,一下來馬上就有人來要幫你諮詢,服務超好,但我只想拿些資料和地圖就走,沒啥問題可以問的(其實是英文不好)

墨爾本的電車真的是超繁忙的,路上都是錯縱複雜的輕軌,天上也是錯縱複雜的電線,電車比公車和汽車還要多,班次也多的嚇人,這是和雪梨完全大相逕庭

沿著聯邦廣場旁的樓梯而下,可以走到雅拉河

‧Yarra River 雅拉河
源自於雅拉山,原名為Birrarung,後因歐洲殖民誤將原住民Yarrak(河流)為其名,而沿用至今

也因為人總是逐水而居而使雅拉河岸的成為墨爾本的CBD(市中心)

. Princes Bridge 王子橋
寬30公尺,長120公尺,建於1888年,是第一座橫跨雅拉河的橋

雅拉河旁的咖啡館和裝置藝術

對於行動不便的人也有電梯,可以搭電梯下到雅拉河旁

隨意逛了一下肚子有點餓了,走回車站附近

‧Grill'd Burger
http://www.grilld.com.au/
15 Degraves Street
Melbourne 3000
找到了傳說中澳洲最好吃的漢堡,其實我在雪梨似乎有看過它的身影,不過我早就計畫要在墨爾本吃它,當然要照本宣科

這間店就在我住的旅館隔壁巷子裡,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啊!

漢堡麵包有兩種可以選擇

飲料在冰箱裡面自己拿

隨便挑了一瓶萊姆檸檬,喝起來像汽水,我以為會是果汁哩!我不愛喝汽水啊! 越喝越渴~

Simply Grill'd + cheese +飲料= $13.9,好大啊!這麼大一個我都不知道要怎麼吃了~

裡面有牛肉、生菜、番茄、洋蔥,麵包有兩種選擇,櫃台上有樣本不會單字用指的就可以了,我選芝麻麵包

真的超好吃,有夠juicy的啦~忍不住都想吮指了!

吃飽喝足了繼續剛剛沒逛完的雅拉河

感覺雅拉河很像高雄愛河,但是這裡看起來比較沒那麼商業,比較閑靜

河上有划船,從這端滑過去又滑過來,超賣力!這裡從1907年後開始每年舉辦The annual Henley-on-Yarra regatta 划船比賽

大概已經過了觀光船的營業時間,一艘觀光船都沒有

‧Alexandra Gardens 亞歷山大花園
跨越雅拉河上的王子橋,沿著樓梯再往下走到河邊的亞歷山大花園

佔地5公頃,草木扶疏,綠意盎然,感覺好舒服,花園裡有一個星型的花圃,可惜我沒有走到那邊

走出公園沿著大馬路,可以感覺到墨爾本的市容相當整潔,讓我不禁愛上了這個城市

Domain Parklands領地綠地佔地36公頃,包含 Alexandra Gardens 亞歷山大花園、Queen Victoria Gardens 維多利亞女王花園 、Kings Domain 國王領地、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皇家植物園

‧Queen Victoria Gardens 維多利亞女王花園
佔地4.8公頃,啟用於1905年

‧Queen Victoria Memorial 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
維多利亞女王死於1901年,澳洲全國哀悼後在墨爾本建造女王的紀念碑,並於1907年啟用。潔白的大理石,基座的數字代表著進步、歷史、智慧和正義(Photo Ref. eMelbourne)

維多利亞州是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命其名,因此對維多利亞女王有著難以分割的情感





‧Floral Clock 花鐘
1966年瑞士的鐘錶商送給墨爾本,上面的秒針有在轉,但是時間一點都不準,是不是該校準一下了~花鐘裡有7000多株花草,每年會定期更換兩次,保持花團錦簇的景致

‧King Edward VII Statue 愛德華七世國王雕像
建於1920年,愛德華七世是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子生於1841年,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死後,他接位時已經60歲,在位不過才短短9年便駕崩

墨爾本的草真的好綠好綠,綠的一點都不真實,好想在上面翻滾啊!

‧Kings Domain 國王領地
建於1854年,19世紀國王領地是皇家植物園管理,因此公園內種植了不少樹木並在各處裝置充滿故事性的雕像

‧Marquis of Linlithgow Statue
建於1911年,John Adrian Lewis Hope, Hopetoun霍普頓伯爵1889年從歐洲來到維多利亞州,成為第一個州長,他到處訪查並提升生活條件、降低經濟困難,而博得名聲最旺的州長,1895年他回到英國,1901年他再度回到澳洲成為聯邦政府的州長,但聲望已大不如前而辭去職位回到老家蘇格蘭,直到1905年辭世

‧Victorian Mounted Rifles Memorial (VMR)
建於1903年;1901年維多利亞的第5步兵團參與南美洲的第二次Boer War波耳戰爭,造成死傷慘重。倖存回到澳洲的傷兵在此為犧牲的官兵立下紀念碑。紀念碑的四面都列有戰亡士兵的名單(Right Photo Ref. Monument Australia)


‧ Sir Edward 'Weary' Dunlop statue
建於1995年;愛德華是一位悲天憫人的醫生,二次大戰時他參加澳洲的醫療團,1942年他的軍團被日軍擄獲送到泰國維修鐵路,他無懼於成為被押解的戰俘,領導並幫助戰俘的士兵重拾信心,舒緩痛苦的病人

戰後他依然繼續安頓戰俘的健康和福利,其犧牲奉獻的精神成為一大傳奇,被稱為具有領導力和同情心的醫生

‧Victoria Police Memorial 維多利亞警察紀念碑
建於2002年,紀念維多利亞州的警察犧牲和奉獻的精神

3公尺高,18公尺長,上層灰白相間的方格代表澳洲警察Logo,弧形藍砂岩包砌牆體,青銅鑄造的碑牌上列出已故的警察人員

在圓形廣場的正中央是維多利亞警察的徽章

公園內小徑鋪的石礫,並不是一般的石磚人行道,但還是有很多慢跑和散步的民眾


‧ King George V Monument 喬治五世紀念碑
喬治五世是愛德華七世的次子,1910~1936年任位。雕像於1936年雕刻完成,但因爆發二次大戰而一直延遲興建紀念碑,一直到1952年才裝置完成揭幕

‧Sidney Myer Music Bowl 音樂圓形劇場
開幕於1959年,是一個室外的音樂廣場,棚內可以容納2千多名觀眾,草地可容納2萬3千人。圓形劇場的棚頂看起來很像一塊被撐起的薄布。舞台區寬27.4公尺、深19.5公尺

棚頂兩旁用直徑9公分、173公尺長鋼索撐開深植入草地裡,邊緣用鋼柱支撐(Photo Ref.whitehat)


棚頂是鋁合金板加上交錯的鋼索支撐

順著草地的坡型搭建而成的音樂劇場,簡單樸實外觀不但充滿渾然天成,更加能順應自然


‧Government House Gates
進入皇家植物園的閘門

‧Nurse Edith Cavell Memorial
建於1926年,伊迪絲卡維爾是一個英國護士,一次大戰時她幫助200名盟軍逃離比利時,因此被德國控窩藏盟軍士兵而被處死,戰後她的遺體被送回英國並在西敏寺舉行了國葬,並在世界各地豎立她的紀念碑。在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旁也有她的雕像

在雪梨天氣是夏天,草木枯黃,樹葉掉滿地, 景致簡直像秋天;但墨爾本明明景致是夏天,但是好冷啊!氣候像秋天!路上的行人有穿短袖,有穿長袖,還有人圍圍巾, 怎會這樣?

‧Maltese War Memorial
墨爾本的紀念碑真是無所不在,就連這涼亭也是個紀念碑,紀念二次大戰時的馬爾他之戰中犧牲士兵

‧Royal Botainc Gardens Melbourne 墨爾本皇家植物園
佔地38公頃,收集了超過一萬種的物種,包括原生和非原生






植物園有關園時間,我怕被關在裡面,隨意晃了一下就出來,改天再來逛仔細一點

‧Nigel Peck Centre for Learning and Leadership
建於2008年,5層樓建築,屬於Melbourne Grammar School,創校已經超過150年歷史。為降低室內溫度及環保,採用玻璃帷幕並加深玻璃顏色減少太陽直接照射,是一棟非常現代化又不失環保的綠色建築

‧The National of Herbarium Victoria 維多利亞國家植物標本館
成立於1853年,1934年移到現址, 收集澳洲及世界各地約120萬乾燥的植物、藻類和真菌標本

‧ Ceremonial Avenue 儀式大道

跨越馬路到St. Kilda Rd.的另一邊,可以看到一列排列整齊的樹

人行道的盡頭可以看到一座相當莊嚴聳立的建築

‧ Shrine of Remembrance 墨爾本戰爭紀念館
http://www.shrine.org.au/Home
建於1934,墨爾本戰爭紀念館是澳洲最大的紀念館,比位雪梨的海德公園中的ANZAC紀念館還要大好幾倍,過了17:00已經關門了,沒辦法進去參觀,只能在外面瞻仰

原本是要紀念在一次大戰中為國捐軀的11萬4千多維多利亞州的軍官士兵

後來演變為紀念全澳洲在這場戰役中喪命的澳洲人

古典的希臘式設計風格讓紀念館更加顯得莊嚴肅穆,似乎透露出些許的戰爭的滄桑和無奈

紀念館正面山牆上的浮雕取於古希臘神話中的和平女神的圖案,象徵著這些士兵為和平而戰

紀念館的四周安置四個雕像,代表著和平、正義、愛國和犧牲

紀念館的前方有一個紀念碑柱,碑頂上是戰士扛著犧牲者屍體

紀念碑柱旁有一個烈火熊熊燃燒的聖火壇

這是英國女皇伊利莎白2世在1956年點燃,自此便沒有熄滅過,象徵著那些為和平而獻身的士兵們的靈魂永存

‧ 父與子雕像
代表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父親和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兒子的兩代人為和平而英勇作戰

在紀念館周邊的長廊邊擺放著42個銅箱,每一個銅箱裡放著一本記載曾經參加一戰的士兵的名字和戰功,從1934年紀念館開放後,每天早晨8點由退伍軍人翻開一頁,供後人緬懷,從未間斷過

‧Legacy Garden of Appreciation

‧Widow and Children
雕像象徵退伍軍人的遺孀及其子女

由上往下看花圃,可以看到銅像的後面開滿紅色的虞美人,就像紅十字的標誌
(Photo Ref. Shrine of RemembranceMonument Australia)

‧Eureka Tower 尤利卡大樓
建於2006年,高300公尺的摩天大樓高度僅次於黃金海岸的Q1

紅色那棟不知啥奇怪的大樓


‧ Victorian Arts Centre 維多利亞藝術中心 (The Art Centre)
建於1973年,完工於1982年,1984年開放, 藝術中心的上方有一個162公尺高的尖塔,因此被稱為世界最高的藝術中心

‧ Arts Centre Spire
高聳的尖塔就像是旋舞的裙子

晚上打上燈光這裡又是別有一番景色 (Photo Ref. 維基百科)

維多利亞藝術中心除了主館在這裡外,還有位於雅拉河南岸的劇院(Theatres)以及墨爾本音樂廳(Melbourne Concert Hall)、Sidney Myer Music Bowl戶外音樂劇場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NGV) 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
成立於1861年,是澳洲歷史最悠久的美術館,在維多利亞殖民時期墨爾本吹起淘金熱,因此成為澳洲最富有的城市,相對就接授到大量的捐贈藝術品

已經過了開放時間,改天再來逛

美術館周邊裝置了很多大型藝術品

逛了大半天,這艘船還在划,真是太賣力了

船 漸漸消失在夕陽的餘暉中

用夕陽模式拍出來超有fu

都快8點了天還是這麼亮,但是路上早已空蕩蕩,夕陽西下,再熱鬧的街道一瞬間總是煙消雲散

延伸閱讀:eMelbourne the city past & present

0 則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身分請選擇[名稱/網址]留下您的大名★★(請盡可不要選匿名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