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22>
經過昨天短暫的CBD市區巡禮後意猶未盡,今天走的行程依然是在CBD裡。在旅館吃完簡單早餐後便開始步輪逛大街;昨天走CBD的南方,今天往東走
‧Treasury Gardens 財政部公園
墨爾本真的是一個綠地環繞的超綠化城市,草地綠到簡直就像地毯一樣,全市有1/4的公園綠地,因此墨爾本有花園城市的美名

財政部公園建於1867年,佔地5.8公頃
‧Robert Burns Memorial 羅伯特·伯恩斯紀念雕像
建於1903年,羅伯特從小熟悉蘇格蘭民謠和古老傳說,並曾搜集、整理民歌,主要用蘇格蘭語寫作,所作詩歌受民歌影響,通俗流暢,便於吟唱,在民間廣為流傳,被認為是蘇格蘭的民族詩人(Ref. 維基百科、Public Art Around the World)

‧John F. Kennedy Memorial
1963年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被刺殺後,1965年Raymond B. Ewers便受命鑄造青銅人像,並設在財政部花園的寧靜日本花園內

公園裡的池塘上佈滿了滿滿的浮萍,多到幾乎都快看不到水面了


經過昨天短暫的CBD市區巡禮後意猶未盡,今天走的行程依然是在CBD裡。在旅館吃完簡單早餐後便開始步輪逛大街;昨天走CBD的南方,今天往東走
‧Treasury Gardens 財政部公園
墨爾本真的是一個綠地環繞的超綠化城市,草地綠到簡直就像地毯一樣,全市有1/4的公園綠地,因此墨爾本有花園城市的美名
財政部公園建於1867年,佔地5.8公頃
‧Robert Burns Memorial 羅伯特·伯恩斯紀念雕像
建於1903年,羅伯特從小熟悉蘇格蘭民謠和古老傳說,並曾搜集、整理民歌,主要用蘇格蘭語寫作,所作詩歌受民歌影響,通俗流暢,便於吟唱,在民間廣為流傳,被認為是蘇格蘭的民族詩人(Ref. 維基百科、Public Art Around the World)
‧John F. Kennedy Memorial
1963年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被刺殺後,1965年Raymond B. Ewers便受命鑄造青銅人像,並設在財政部花園的寧靜日本花園內
公園裡的池塘上佈滿了滿滿的浮萍,多到幾乎都快看不到水面了
‧Fitzroy Gardens 費茲洛花園
佔地26公頃,是墨爾本五大花園之一
我已經不只一次說我喜歡墨爾本,這裡真的好綠好舒服~
‧Conservatory 玻璃暖房
1930年啟用,西班牙式的建築風格,可以觀賞許多溫室植物,平均一年會汰換5次花卉
‧Captain Cook's Cottage 庫克船長小屋
Open Time:9:00-17:00 Adults $5
庫克是18 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航海探險家,他曾經3 次遠渡重洋來到南半球,發現了澳洲大陸,也發現了紐西蘭和夏威夷等太平洋的眾多島嶼,他是最早登上澳洲大陸並宣布它為英國領土的英國人,因而被視為澳洲的開國先組
庫克船長的小屋建於1755年,1934年由格林威德爵士買下,送給維多利亞省一百週年紀念禮物,當時將全屋拆下從英國運送來,整座房子內有庫克家庭起居室及兩間臥房,一間是庫克船長父母使用,另一間是庫克船長的,全屋拆下裝箱,每一石一瓦均編上號碼,裝成40大箱、253個小箱,從英國海運到澳洲,最後選定在費茲羅花園Fitzroy Garden 依照原樣重建庫克船長的石屋
屋內保存了18 世紀典型的英格蘭式擺設,並展示了庫克船長3 次航海所使用的行李箱、相關用品以及小屋建造修復過程的資料(Ref. 菲茲羅花園)
如果幸運的話還可以在公園裡意外發現袋貂Possum
非假日的公園裡很清靜,沒甚麼遊客,靜謐的令人想拿本書拿杯咖啡就這樣在公園裡耗上一天,但是我沒有這樣做,因為我是來旅行不是來生活
‧Sinclair's Cottage 辛克萊小屋
1852年James Sinclair偕同妻女來到澳洲,1854年定居於墨爾本,並在Fitzroy Gardens 擔任園丁的工作,種植並研發出許多珍奇的植物
辛克萊小屋建於1864年,用磚砌成的羅馬式建築風格,門簷使用三角式的簷牆
整棟建築就包圍在棕櫚樹與奇特的樹叢裡,幾乎都快看不到它的身影,要不是我好奇湊過去拍了幾張照片,根本就不太會去注意到它
公園內以放射狀的展開的小徑很多,如果每一條都逛應該會逛很久
我只是依著景點的指標胡亂的逛著
‧Model Tudor Village 都鐸模型村
喜好袖珍模型的英國人Mr. Edgar Wilson為了感謝墨爾本市在二次大戰時捐贈了不少食物給英國,因次製作了都鐸的模型村送給墨爾本
1948年正式公開展示,模型展現出英國都鐸時期的建築風格
模型中包括各式各樣的茅草屋,教堂、學校、酒吧、倉庫和公共建築,呈現出歡愉熱鬧的小村莊
村莊中另外還有William Shakespeare 威廉莎士比亞的家和他妻子Anne Hathaway安妮·海瑟薇的小屋
由於我對這種迷你或袖珍的東西超感興趣,所以在這裡看了頗久~^^
‧Fairies Tree
1931~1934年澳洲藝術雕刻家Ola Cohn在一棵超過300年的Red Gum 紅桉樹上雕刻多許栩栩如生的精靈和動物,贈于維多利亞省100周年慶
因為樹木逐漸老死腐爛,1977年將樹木挖起,去除腐朽部分,進行化學保存,1997年安置在水泥土裡以長久展示
‧Dolphin Fountain 海豚噴泉
建於1982年,在堆積的花崗岩石中可以看到大小不一的雕像
有海豚、章魚、螃蟹、海鳥、海馬、海星、海龜和蝦等
高達100隻各式各樣的動物
‧River God Fountain 河神噴泉
這座噴泉是公園裡的第一座雕像,設置於1862年
噴泉上一個屈膝的河神肩膀頂著張開的蚌殼,1960被換成了鳥噴泉,直到1996年河神才又被裝置回去(Ref. eMelbourne-Fitzroy Gardens)
‧The Bionic Ear Institute 仿生耳研究所
成立於1986年,是一個非營利組織,致力於醫學研究
‧Caritas Australia
‧Victorian Artists Society 維多利亞藝術家協會
建於1888年,協會成立於1856年
‧St. Patrick's Cathedral 聖派翠克大教堂(聖巴特瑞克主教堂)
是澳洲最大的哥德式教堂,於1858年動工,到1939年才陸續完工,耗時80年
教堂旁的大水池讓我想起波士頓的Christian Science Center基督教科學中心
但是我覺得波士頓的水池倒映藍天白雲和教堂比較美,不像這裡只是一池綠水
教堂外牆上的石雕多採用Bluestone青砂岩,青砂岩易受氧化變黑而影響外觀,因此需經常清洗潔淨翻新,以免日久建築外觀成黑色教堂
其上的尖塔展示了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特色
三座尖塔建築中最高的尖塔高105公尺,塔上豎立有一座六公尺高的十字架,這十字架是愛爾蘭政府在1938年所贈送的
‧Irish Nationalist Leader Daniel O'Connell Statue
‧St Francis of Assisi Statue
教堂上外露的飛扶壁展示出了哥德式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特色
教堂的東側入口,教堂上的尖塔代表天國與永生
門型成圓型拱門漸層而成三角山牆般,頂端處還有一座十字架,加上精雕細琢的雕刻,顯得很華麗莊嚴
‧St Catherine of Siena Statue
沿著教堂的花園來到前門
‧River Fall
門口有一條很長的噴水池,以階梯式往下流
水池就像一條小河般延綿,約有1km長,水道上有一段經文
水池旁還有一個環狀的大水池,似乎是蓄水用的,還有早先在外圍看到的一大片水池應該也是吧!
進了教堂給了我一份中文簡介;教堂內可容納約2000人
內部的彩繪玻璃窗華麗細膩
座堂高塔下是中心點,也是主祭壇所在
不能免俗也要點一支蠟燭保佑我一路平安(雖然沒啥用
雖然拿了中文的簡介,但是沒有導覽還是很難對教堂的歷史淵源很難摸清楚,只能回來上網查資料了,但是歷日彌久,加上記憶日益薄弱,別說要我看圖故事,我連看圖都看不出個所以然,哈~所以教堂的內部介紹就...混過吧!XD
‧German Lutheran Church
成立於1838年,位於聖派翠克大教堂的對面,相較下這裡顯得小而美
‧State Goverment Office 省政府辦公室
建於1874年,1901~1930年曾是大英帝國時期最大的的總督官邸
很像刮刨下來的起士片
‧Old Treasury Building 舊財政大樓
建於1858~1862年,現在是博物館,是被譽為最澳洲最優秀的文藝復興建築之一;1850年代維多利亞省盛興掏金熱,因而替墨爾本帶來相當的財富,這棟便是在那樣財力雄厚下的產物
‧Windsor Hotel 溫莎飯店
於1883年開業,是墨爾本五星級飯店
‧ General Charles Gordon Memorial 查理·喬治·戈登紀念雕像
是一名英國軍官。因在中國指揮僱傭武力「常勝軍」協助清軍與太平軍作戰,他極力拯救蘇丹卻戰死在非洲,使英國當時首相被迫下台,造成有相當的影響力
不知啥大樓,建築風格和舊金山的Transamerica Pyramid泛美大樓很像,只是泛美大樓是金字塔型,這裡是一般大樓型
‧Stamford Fountain
建於1871年
才隨便逛一下公園就耗掉大半天了,該餵一下五臟廟了~
國外很流行搭馬車遊市區,我是沒搭過,不知啥感覺~
走在澳洲鬧街上都會看到穿紅色衣服上面有一個大大的i的Tourist Information的工作人員,如果想問路或是對旅遊觀光有問題都可以問他們,澳洲的觀光做得非常好,非常適合背包客自助旅行
市區還蠻多重機,幾乎看不到小綿羊的身影
‧Grill'd Burger
http://www.grilld.com.au/
15 Degraves Street
Melbourne 3000
晃了大半天肚子已經飢腸轆轆,走回旅館附近的Grill'd Burger,昨天只吃了漢堡就飽了,沒有吃到薯條很不甘心,他家的薯條也是很多背包客推薦,再遠也要走回來吃!
今天我只點了薯條+沾醬$5,你們瞧瞧多肥厚的薯條啊,而且份量很大,對我來說吃這一包薯條就飽了!熱呼呼的超好吃,沾上特製的醬料,吃起來有點酸酸甜甜超對味,好吃!!!!
不過,我只點了一份薯條沒買飲料,吃完整個又乾又渴,也不知在堅持啥就是不點飲料=_=。正中午用餐時間外面的座位早已坐滿享用漢堡的人潮,可見它有多好吃,不虧是澳洲首屈一指的漢堡店
吃飽喝足後又要開始下午的行程了
‧Melborune Town Hall 墨爾本市政廳
市政廳可以免費參觀,但必須跟導覽,一天只有11:00和13:00兩團
先在服務台換證,等候導覽人員來解說
到了導覽時間,這個時段只有5,6個人,而且只有我一個鴨子聽雷的亞洲人,如果對建築和歷史沒啥興趣的人,可能會覺得很無趣,想當然參加的人不多是正常的
導覽的杯杯講的好詳細,但是我有99%都聽不懂
反正就跟著看看裡面的格局和建築風格我就很滿足了!
這間會議室等會有議會要開,杯杯先帶我們進來參觀
‧Manchester Unity dental centre
位於市政廳的對面
在這裡講了好久有關這棟大樓的歷史和輝煌故事
但講了些啥我已經沒印象了~有興趣的人親自去參加這個free tour吧!
在市政廳的陽台上俯視街景
好像是市長的辦公室吧?忘了~
伊莉莎白二世
禮堂準備要辦頒獎典禮,正在預演
杯杯帶我們去參觀後台
這個行程約1h,我對這種建築歷史的導覽還蠻有興趣,所以覺得還不錯,如果我聽得懂英文的話那就更好了~
‧Princess Theatre
建於1854年,在倫敦看過歌舞劇後一直意猶未盡,之前有在台灣看過澳洲來的舞台劇,但是只是在一般的音樂廳演出,設備整個就很掉漆,一點都比不上在專業的戲院看
來澳洲一點都沒有計畫要看舞台劇,但看到戲院讓我忍不住想要橋出時間再看一齣舞台劇,後來因故沒看成,讓我覺得好遺憾
是髮膠情人夢的歌舞劇,好想看啊~
‧Parliament Gardens
今天太陽真是有夠曬,曬的我眼睛都快張不開了,尤其這個公園還沒啥遮蔽的地方
‧St Peter's Eastern Hill
沒有華麗的雕琢和裝飾,只有黑灰的磚石建築,和轉角處的聖派翠克大教堂有著很不同的建築風格,這裡是市內最古老的英國國教教堂
‧ The Royal Australasian College of Surgeons
‧Carlton Gardens 卡爾頓公園
佔地26公頃,原本是1880年國際展覽會場,展覽結束後將之規劃成一個蒼蒼鬱鬱的公園
高樹參天、綠草如蔭,走在公園的小徑裡相當舒服
‧Royal Exhibition Buildings 皇家展覽館
建於1880年,為了墨爾本國際展覽會而建,1984年Alexandra(伊莉莎白二世的堂妹)訪問維多利亞省時,將展覽館冠上「皇家」之名,2004年與卡爾頓公園同時列為世界遺產建築,這是澳洲第一個被訂為世界遺產的建築,也是世界僅存的19世紀展覽館,現在依然在此舉辦許多的展覽
圓形穹頂靈感來自於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在當時可是澳洲最大的建築
展館前的噴水池有如婆娑起舞的妙齡女子,在我眼前旋轉著;上個世紀的展館襯著藍天白雲,整個美到真想把它框在我腦海裡
這是啥鬼?忘了~
好中國風的電線桿
‧Parliament House 國會大廈
從1855年,除了1901~1927年外都是維多利亞省的議會所在
進入國會大廈前要先經過安檢
然後會給一張識別證貼紙
在大廳等候導覽人員
至於導覽些啥,就請看倌自己看看照片吧~
‧China Town 中國城(唐人街)
建於1854年,1851年墨爾本發現金礦後,開始引發淘金熱,因此吸引了大批的中國移民聚集到墨爾本,形成了第一個也是澳洲規模最大的中國城
墨爾本中國城於2012年被美國CNN評選為世界最佳中國城之一
這裡的貴族世家是珠寶店,我們的貴族世家是牛排店~XD
這間湄江牛河屋是很多背包客推薦的店,過幾天會來吃再介紹
‧Victoria State Library 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
成立1854年,建築師是Joseph Reed,他也是墨爾本市政廳的建築師
圖書館前的草地上有很多人席草而坐,一邊看書一邊日光浴
怎麼回事?圖書館前面好多警察啊?
原來是抗議的集會,感覺很平和,難怪那些警察還蠻悠哉的~
這棟建築上面的怪東西也太噁心了吧~
‧Melbourn Central 墨爾本購物中心
‧CrossCulture Church of Christ
晚上6點前趕回旅館,星期二晚上有免費的晚餐耶,當然不能錯過!沒想到時間都還沒到,廚房裡早就擠滿一堆省錢的背包客在等了XD
今天吃的是筆管義大利麵,其實分量沒有很多,食量大的人可能會吃不飽
還有附水果,雖然沒有飽餐一頓,但也省了一頓,這是當背包客的精神,能省即省~XD
0 則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身分請選擇[名稱/網址]留下您的大名★★(請盡可不要選匿名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