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跑了一整天累得要命,今天雖然很早就醒了,但還是多賴了一個小時才出門。星期日的公車真是超難等,一個阿婆跟我在這公車站牌等了快1h,不是我要搭的車一直來,我不按行程走,公車也跟我不按時刻表走啊="=!最後我還是認命隨便搭了一輛到市區再換車
最後只剩我一個乘客時,司機廣播這裡是終點站了,發現公車停在路邊,怎跟我認知的terminal station差那麼多

下車後對面是一個小小的三角公園

‧Macquarie Place Park 麥夸利廣場公園
建於1810年,是雪梨最古老的開放式公園(Ref. Macquarie Place)

‧Macquarie Obelisk 麥夸利方尖碑
白砂岩製成的方尖碑有著希臘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於 1818年由總督Macquarie在公園內揭碑

方尖碑也是一個量測道路最古老的里程碑,方形的基座上寫著羅馬字,上面立著長尖形的塔碑(Photo Ref.Macquarie's Obelisk)
‧Statue of Thomas Mort
湯瑪斯從英國到澳洲後開始從事羊毛和牲畜的買賣,但因食物保存的問題讓湯瑪斯決心想找出解決之道,終於在1861年成功實現肉品冷凍技術,而讓湯瑪斯聲名大噪。1878年湯瑪斯因肺炎而去世,為了紀念他的創舉於1883年在麥夸利廣場公園豎立銅像並大肆慶祝落成

‧Walter Renny Drinking Fountain
這是1870年雪梨最優美的飲用噴泉上的鑄鐵蓋罩,來自於蘇格蘭8座中其中一座;在19世紀末蘇格蘭的鑄鐵技術大量的輸入殖民地,澳洲墨爾本和阿德萊德便是廣泛始用此風格

最後只剩我一個乘客時,司機廣播這裡是終點站了,發現公車停在路邊,怎跟我認知的terminal station差那麼多
下車後對面是一個小小的三角公園
‧Macquarie Place Park 麥夸利廣場公園
建於1810年,是雪梨最古老的開放式公園(Ref. Macquarie Place)
‧Macquarie Obelisk 麥夸利方尖碑
白砂岩製成的方尖碑有著希臘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於 1818年由總督Macquarie在公園內揭碑
方尖碑也是一個量測道路最古老的里程碑,方形的基座上寫著羅馬字,上面立著長尖形的塔碑(Photo Ref.Macquarie's Obelisk)
‧Statue of Thomas Mort
湯瑪斯從英國到澳洲後開始從事羊毛和牲畜的買賣,但因食物保存的問題讓湯瑪斯決心想找出解決之道,終於在1861年成功實現肉品冷凍技術,而讓湯瑪斯聲名大噪。1878年湯瑪斯因肺炎而去世,為了紀念他的創舉於1883年在麥夸利廣場公園豎立銅像並大肆慶祝落成
‧Walter Renny Drinking Fountain
這是1870年雪梨最優美的飲用噴泉上的鑄鐵蓋罩,來自於蘇格蘭8座中其中一座;在19世紀末蘇格蘭的鑄鐵技術大量的輸入殖民地,澳洲墨爾本和阿德萊德便是廣泛始用此風格
罩蓋上面寫著"keep the pavement dry"保持路面乾淨的標語,1970年代被移至於麥夸利公園
‧The anchor & cannon from HMS Sirius
1790年HMS Sirius第一戰艦天狼星在Norfolk Island沉船,1905年被打撈上來後將船上的錨拆下,於1907年設置在公園內,同年也將1810年置於附近South Head用於發射信號的大砲移至於此
‧Christie Wright Memorial Fountain
完成於1960年的榮譽紀念噴泉,是為紀念1917年一次大戰期間戰亡的雕刻藝術家John Christie Wright
小小的一個三角公園,沒想到藏了那麼多歷史文物,就連週遭也林立著高樓大廈和饒富歷史的建築
週日的早上似乎分外的寂靜,我也樂得清靜,沿著樹木林列的街道漫步著
不在行程中也不在旅遊書中的景點總是出其不意的出現在我眼前,這就是一個人旅行最大的收穫
沿著指標走到了環形碼頭,遠遠就可以看到一艘巨無霸大船停靠在碼頭邊
‧Circular Quay 環形碼頭
環形碼頭是1788年第一艦隊帶著流放的囚犯首次登陸雪梨的地方,是澳洲原住民的發源地
環形碼頭是一個U型呈半環形的港灣碼頭,最初是一個航運的中心,漸發展成一個集交通、休閒與娛樂於一身的綜合型碼頭,每年也是跨年煙火施放的地點
超級巨大的遊輪,遊艇從旁而過真是小巫見大巫啊!
油輪就停靠在Overseas Passenger Terminal前面,真的是超級巨大
沿著碼頭邊往左邊可以走到岩石區
‧The Rocks 岩石區
1788年歐洲的第一批移民者在岩石區開始定居,因此這裡的建築大都是使用當地的沙岩。1900年代因爆發鼠疫,政府為整頓岩石區欲將拆除這裡的建築,但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停頓,後來又為了要建雪梨大橋才又拆除了部分建築
1968年政府再度計畫重建岩石區,但遭當地居民反對,經多年的極力抗爭終於在1975成功爭取保留。真是感謝當年居民的努力我才有機會親眼看到這些歷史古蹟
‧Campbell's Storehouse Restaurant 坎貝爾倉庫餐廳
建於1838年,11棟屋頂呈山形的沙岩建築,現在已改造成美食、購物中心,當時用於吊掛貨物的滑輪還掛在建築物上
來到這裡當然要找間很多人推薦的鬆餅店來解決民生問題,循著地址怎麼就是找不到,光在這條街上就來回走到快斷腿了,問了路人還是不知所以然;快放棄時瞧見一個工人蹲在牆邊抽菸,怯怯然過去問他,他指了指牆上的招牌。靠!我是眼瞎了喔我="=!
‧Pancakes on the rocks
http://pancakesontherocks.com.au/home
4 Hickson Rd, The Rocks, Sydney (Metcalfe Arcade地下一樓)
岩石區鬆餅是雪梨很知名的鬆餅店,有多間分店而位於岩石區的總店更是24小時營業全年無休
一大早店外面已經一堆人在排隊,裡面更是座無虛席,因為我一個人比較好找位,很快就有位子了!
服務生領我坐下後遞上menu,早在網路就選好餐一點都不浪費時間
Cappuccino$2.95,這杯還蠻大杯的,這樣的價格算是平價了~
Hot 'N' TROPPO $10.95(現在漲價了$11.95) 香蕉巧克力冰淇淋鬆餅
香蕉和巧克力真的是好朋友,好好吃,加上香脆的核桃,好對味啊!
一大早就吃冰淇淋和甜滋滋的巧克力真的好膩啊!偏偏來這沒點吃鬆餅就白來了,早知道就點鹹的鬆餅="=,但是這道香蕉巧克力又好多人推薦,真的好兩難啊!
看到隔壁點的豬肋排餐好想吃,那一刻真的有衝動殘殘要再給它點來吃,但是我真的好撐還要努力把這盤喀完~還好我的衝動一下就消失了!
‧Metcalfe Arcade 麥特考菲購物中心
如果從另一條街上就可以看到進購物中心的門,進去往地下室走很快就可以找到Pancakes,原來我是從後門找難怪一直找不到,還非常偏僻的感覺
George Street這邊是正面,Hickson Rd是後面
購物中心裡有很多餐廳、服飾、紀念品、精品店
能夠吸引我的就只有明信片了~XD
‧The Rocks Markey岩石區市集
10:00-17:00(六、日) George St.和Atherden St.交會一直延伸到雪梨港灣大橋
整條街就在像艘帆船的天幕下,設有超過150個攤位
在這裡可以尋到很多手創的工藝品
手創的藝術品真的是令人愛不釋手,要不是很佔行李空間,不然好想扛一堆回去啊~
三面的石雕像代表著第一批登陸澳洲的平民
軍人和囚犯
五彩繽紛的小公主禮服,好可愛好可愛啊~
在國外駐足看街頭表演就得付錢,其實不管在哪裡最好都要有這習慣,畢竟人家也是辛苦表演,多少都無所謂
這老兄居然用鼻子吹塑膠手套,看得我都快喘不過氣了~XD
澳洲原住民的樂器,不知為啥好討厭這種聲音,它跟我的頻率不合~
走回環形碼頭,巨無霸油輪還在
旁邊停靠的公立渡輪
相較下真的好像玩具船
‧Sydney Harbour Bridge 雪梨港灣大橋
建於1932年,是世界上最寬的長跨距橋樑與最高的鋼鐵拱橋,也是世界上第5長的拱橋
直到1967年為止,雪梨港灣大橋都還是雪梨市中最高的建築
因為雪梨港灣大橋的外表,所以被戲謔為衣架
雪梨大橋除了是著名的地標外,還有一個最受歡迎的旅遊項目之一
就是攀爬雪梨橋,這也是來到雪梨不能錯過的活動
岩石區雖然是一個饒富歷史的區域,但也是金融商業大廈林立之地,在這樣強烈的對比下可以看出經濟與文化的演進
說到雪梨就絕不能不提雪梨歌劇院,它可是澳洲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了
在決定來澳洲時,我重點只不過想來雪梨看看歌劇院,沒想到景點越排越多,這也想去那也想去,這一排就排成了暢遊整個東澳,時間還長達一個月,整個就是卯起來玩了!XD
‧Sydeny Opera House 雪梨歌劇院
http://www.sydneyoperahouse.com/
建於1959年完成於1973年,2007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戰後的雪梨並沒有專門音樂、戲劇表演的場地,1954年雪梨音樂學院的院長取得支持興建劇院,隔年開始徵收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圖,共收到32個國家233件參賽作品
1957年丹麥設計家Jørn Oberg Utzon約恩·烏松的作品勝出,當時的烏松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住宅設計師,烏松從來沒有來過雪梨,憑著幾個雪梨女人對家鄉的描述就繪製出了這份設計圖
1959年開始第一階段建造工程,但由於其設計理念大膽前衛,加上開支嚴重超出預算而受到多方的質疑,烏松被迫於1966年辭去總設計師的職位,直到他辭世都沒有再踏進澳洲,之後的工程就由一位澳洲的設計師接任,依然延續烏松的風格
雪梨歌劇院於1973年正式完工,耗時14年,總花費為1億2百萬美元,每年在雪梨歌劇院舉行的表演大約3000場,約200萬觀眾,是全世界最大的表演藝術中心之一
歌劇院分為三組10對殼片建築,第一組殼片在西側,四對殼片成串排列
其中三對向前,一對向後,裡面是音樂廳Concert Hall,可容納2679名觀眾(Photo Ref.維基百科)
第二組在東側,與第一組略呈V字形的方式往南收攏,外觀與第一組差不多但規模較小,內部則是歌劇廳,可容納1547個座位(Photo Ref.維基百科)
第三組在它們的西南方,規模最小,由兩對殼片組成,裏面是餐廳
殼片開口面以茶色的玻璃幕牆覆蓋著
雖然大部分的人都稱這屋頂為殼,但其實它們每一個構建都取自擁有相同半徑的半球體
上面則覆蓋超過1百多萬片由瑞典Höganäs哈格納斯製造的光滑的白色和米黃色相間、有人字紋路的瓷磚,可減少反光,並經由特殊處理以達抗海風侵蝕之效果(Photo Ref.維基百科)
從遠處看這些殼片似乎顯得非常潔白,是因為這些瓷磚不會吸附灰塵下雨後便會被沖刷掉,但近看它是米白色,如果沒有親眼來看過我會一直認為雪梨歌劇院是白色的
Departs daily at 9:30am, 10:15am, 11:00am, 11:45am, 2:00pmm, 2:45pm, 3:30pm and 4:15pm
雪梨歌劇院裡有付費的導覽團,除了英文外還有中、日、韓,每個語言的參觀時間不同詳細要查官網
導覽團要先預約,買票地點在南邊入口的二樓,我訂了2點的中文團$17.6(原價$22,現在$24),我忘了為什麼給我折扣,可能問我是不是學生吧?哈哈~
集合地點在地下室,解說員是一口京片的大陸學生,她帶我們穿過封鎖線到二樓的歌劇廳參觀
歌劇廳裡不能拍照就不介紹了,音樂廳有表演不能進去也不介紹了XD
地磚四周都有四個螺絲釘,是為了方便拆裝,地板若有損壞就不需打掉重鋪設,真是設想周到
整個建築群最高高達67米,其每個殼的高度是由它內部廳所要求的高度來決定
其內部建築結構則是仿效馬亞文化和阿茲特克神廟
天頂是以肋骨狀的預製混凝土構件支撐預製混凝土嵌板
由2,194個嵌板構成,每個的重量大約是15噸,整個屋頂的重量為2萬7千噸
不加修飾的扇形牆面摸起來很光滑,有調節室內溫度的作用
中文團只有短短的30分鐘,一點都不過癮,早知道就參加英文團1h,雖然聽不懂至少可以看久一點="=
‧Bennelong Point 本奈隆岬
雪梨歌劇院位於雪梨灣的南端的人造半島上,其總面積為2.2公頃,歌劇院佔地1.8公頃就建造在一塊混凝土基座上
蜿蜒的路可以走到Mr. Macquarie's Point麥夸利夫人岬
‧Cadman's Cottage 卡德曼莊園 9:30-16:30 (Free)
建於1816年,提供政府的船員居住,是雪梨最古老的住宅,John Cadman約翰卡德曼在25歲偷了一批馬,1797年被流放到澳洲,1813年擔任運木船的舵手而得到假釋,1821年任命政府船的舵手最後獲得特赦,6年後在船上擔任督導住進這棟屋子,至此將此小屋以卡德曼為名
他的妻子 Elizabeth Mortimer依麗莎白.莫蒂梅則是因為偷了一把梳子而被流放到澳洲,1830年獲准與卡德曼結為夫妻
卡德曼過世後,1845~1864成為雪梨水警總部,1865~1970成為水手的住所,1972年改為國家公園與野生動物資訊服務中心,1988年重新整修開放參觀
以沙岩建成的建築一點都不看出歲月的斑駁,也許是已經翻修過
室內還留有當時管線
坪數不是很大的小屋內居然埋著錯縱複雜的管線
‧Clocktower Square Center 鐘樓廣場
35 Harrington St, Sydney 2000
高聳的鐘塔豎立於Argyle Harrington交界,是一個購物廣場
走到巷道裡不難發現林立著不少的酒吧,就算大白天也是有不少人在把酒言歡
‧Argyle Cut 阿蓋爾隧道
阿蓋爾隧道是雪梨第一個公共工程項目,1843年用炸藥和流放到澳洲的囚犯使用鐵槌和鑿子開鑿山壁而成的隧道,中間曾因流放囚犯的制度被廢止後,開鑿的工程便被中斷,直到1864年才完工,共耗時了21年,裸露的岩石肌紋,當年開鑿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
‧Holy Trinity Anglican Church 聖三一教堂
建於1840年,是第一個駐軍教堂,原本是要蓋一坐北朝南的教堂,因疏失而變成坐東朝西,但卻因為這樣的疏失而能在早晨從窗戶中看到初升的太陽進而鼓舞人心;另也有一疏失是居然在160年後的2000年才成立基金會
看到腳踏車only的標誌正在狐疑這樓梯怎麼騎腳踏車,就算從中間的滑道騎下來也太可怕了吧,這時正巧一個老外就牽著腳踏車經過,原來是人走樓梯牽著在滑道上的腳踏車~哈哈,真是孤陋寡聞!
爬上天橋可以看到阿蓋爾隧道上面
怎知道又變成往地下室走下去
又回到阿蓋爾隧道的上面
明明從A走到紅點爬樓梯就可以上阿蓋爾隧道,我就要從A走到B的聖三一教堂,然後繞一大圈到C上天橋又下地下道回到紅點,爬上爬下的繞一大圈我是在白癡啥?
岩石區的高低落差還頗大的,在山丘的高處都可以看到遠遠的巨型遊輪
樓梯,一路都是無盡的樓梯,今天回去我肯定會鐵腿
高速公路的車子就在我旁邊呼嘯而過,好特別的感覺,在台灣頂多機車可以上某些路段的快速道路,還沒看過有人行道的高速公路哩!
在高架橋可以看到The Earth Exchange Museum那根獨樹一格的煙囪管
對岸就是雪梨歌劇院
歌劇院此刻看來就像一艘徜徉在大海中的帆船
可能怕有人跳樓跳高速公路,走到兩旁都有嚴密的防護網
下面是岩石區人聲鼎沸的市集
走到哪都可以看到那艘油輪
‧The Ken Done Gallery
這是屋頂上的草皮,我還以為是一個小公園咧~
每次看到遠處我走過的景才能深深的感覺到....我真的很耐走!XD
欄杆真是礙事
要把整個手連相機伸到外面才能拍,真怕它掉到橋下粉身碎骨,為了忠實記錄我可是把相機都豁出去了
感覺這裡防護更加嚴密,原來上面有一批人正在攀爬雪梨大橋
走到D點終於看到兩座高塔,還真不是普通的遠
‧Pylon Lookout 高塔暸望台
http://www.pylonlookout.com.au/
10:00-17:00 $9.5
1926年完成用混凝土和花崗岩而成的橋墩高塔,用來支持橫跨海港兩側的橋拱
當時約250名的澳洲、蘇格蘭、義大利工匠和他們的家人被安置在雪梨南方Moruya開採花崗岩並將之砌好成塊,再運送到這裡建造橋墩和高塔
高塔並不是原先規劃好,只是為了平息民眾對鋼鐵拱橋安全的疑慮而增建
雖然當初只是無心插柳並沒有特別的作用,但是如今這四座高塔可都是有用處的
東南的高塔用於景觀塔和博物館,西南高塔則由交通部裝設監控系統監控道路和橋梁,北塔兩座各用於海底隧道安全和橋上道路安全與維護
從入口延著樓梯而上
沿路可以看到蠟像工人
熊熊看到一個像上吊的,馬的~害我髒話都出來了!
幹嘛掛一個人在半空中嚇人啊!!!
好想來條烤番薯...XD
樓梯的中途有飲水機,記得把水瓶裝滿
來到售票口有賣一些紀念品,當然也要買張票
全票$9.5,真是貴鬆鬆,而且更令我生氣是爬完雪梨大橋後才知道有附贈免費瞭望台的票,可惡~氣死我了!害我白花了$9.5
當年雪梨港灣大橋開幕時可說是盛況空前,將近有一百萬人參加開幕儀式,當時雪梨人口也不過一百多萬人,幾乎人人都參與這個盛事了!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雪梨港灣大橋從開始建造到完工的經歷
還有展出當時的文物
博物館裡面除了展示很多歷史圖片外還有許多有關於大橋的有趣問題
說雪梨港是一個忙碌的港灣一點也不為過,光這些來往各點的渡輪、遊艇就相當頻繁,更別說還有貨船和遊輪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歌劇院,就是美~
天際線不外乎就是要有水、天和高樓大廈
這是一幢房子嗎?
雖然陰雨綿綿,但是潔白的歌劇院看起來就像閉月羞花般的新娘
令我震撼不已的歌劇院就捧在我的手掌心中了
烏松的世紀偉大鉅作是我暢遊多國後最讓我讚嘆和感動的近代建築
近代建築中還有什麼能與雪梨歌劇院抗衡,要深植人心的建築不是只有大和高而已啊!101
Bradfield Highway 布萊德福高速公路
以雪梨港灣大橋的設計師John Job Crew Bradfield約翰‧布萊德福為名。橋面寬134公尺、8個車道、2個火車道,右邊是自行車道,左邊是人行道,火車和高速公路都踩在我的腳下的感覺真的好奇妙啊!
‧Wslsh Bay Pier 沃爾什灣碼頭
http://www.walshbaysydney.com.au/
結合餐廳、咖啡廳、酒吧和歷史性的建築,並擁有一座850個座位的劇院,這裡發展成一個住商複合式的碼頭
週邊的舊倉庫也改修建成高級的公寓和旅館(Photo Ref. e-architect)
錯綜複雜的鋼骨結構,能在屹立在這裡近80年而絲毫不減損,像這樣的龐然大物,而且又世界知名景點要是能凌駕它可是有無比的成就感啊!等著~我會來的!
‧Lavender Bay
雪梨橋的對岸Lavender Bay停了不少白點般的小艇,雪梨港雖然是個繁忙的港口,但是也是個相當重視娛樂休閒的大都會
在塔上除了可以360度環視整個雪梨的天際線外,從強化玻璃上可以對照出景點和建築的所在位置,這比擺一張照片還要自己找老半天有用多了~
塔的頂層空間不是很大,也沒啥遊客,沒人跟我搶風景真是讚!一張票不便宜就沒啥也要耗久一點XD,耗累了裡面還有投影室可以睡覺..哈哈~
原本還陰雨綿綿烏雲密佈,雨停後雪梨港顯得特別清新的感覺,夜景應該會更漂亮吧!
雨停了白色的大帆船又再度揚起帆,出發了!
‧Dawes Point Park 多茲岬公園
1789年由Lieutenant William Dawes建造,是第一炮台的所在地,可以看到軍火庫、軍官宿舍、艦炮和大炮,更可以飽覽醉人的海港景色
很有特色的路燈
‧BridgeClimb Check-in and Sydney Harbour Bridge Visitor Centre
http://www.bridgeclimb.com/
過幾天要來爬雪梨大橋,先來探一下路拿些資料,好不容易終於找到服務中心,就在Cumberland St的最尾處,超級隱蔽~
世界名流和巨星都曾經來攀爬過雪梨大橋喔!
繞了一圈又走回了George St.,就是早上逛市集的那條路的尾端,現在市集都已經收光了~
‧Campbells Cove 坎貝爾灣
Robert Campbells羅伯特坎貝爾是一位蘇格蘭商人,被稱為澳洲商人之父,將這裡取其名
這一排的房子應該是高級酒店吧~在瞭望塔上有看到屋頂上有草皮的地方
沿著碼頭走,雪梨歌劇院就在對面
不管在歌劇院下、在橋上、在塔上,甚至在他的對面,它就是這麼的引人入勝~
走到Dawes Point Park 多茲岬公園半圓形的最東角
正對角就是觀賞雪梨歌劇院最好的位子,坐在椅子上看著它發呆也不厭
原本在多茲岬公園舉行婚禮的新人已經散場了,兩人就這樣拉著禮服在公園裡晃著。站在我身後的一對參加完婚禮的女賓客突然狂笑著,大家佇足看著她,她叫著"He propose to me!",大家也沾染她的喜悅紛紛拍手跟他她恭喜,雖然不認識連我也忍不住祝福她~^^
好復古的帆船,很有海盜船的feel
整座橋的總長度為1150公尺,主礅距為503公尺,拱橋頂部距離海面達134公尺
工程興建時期正值經濟大蕭條,因此只好使用最便宜的灰色油漆來上色
但現在為了要塗上保護漆就要耗掉3萬公升的油漆耗時10年,一輪完成後又換下一輪不斷的循環
終於逛完整個雪梨港
跟著我走的英文標記,就知道我真的是瘋子,一下走到對岸又走回來,爬上橋又爬下來,明明我的行程都排的很順路的,整個亂走就變成這樣了...
還好,最後要回旅館時居然很幸運的搭到6點收班的最後一班#555免費公車,而且我還是最後一個擠上車,真是太幸運了啦!阿是說~它會開去哪?哈哈~反正不管它開去哪應該都會回到中央火車站吧!XD
555免費接駁公車
The shuttle operates every 10 minutes in both directions between 9.30am and 3.30pm on weekdays (until 9pm on Thursday nights) and between 9.30am and 6pm on weekends
延伸閱讀:【明信片】來自澳洲(9)
0 則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身分請選擇[名稱/網址]留下您的大名★★(請盡可不要選匿名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