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前一天已經先探過路,但為防萬一我們還是提早出門,沒想到一出維多利亞車站依然又鬼打牆在不一樣的出口,但憑著自認還不錯的方向感朝著巴士站的方向走去應該也是可以到的,沒想到越走似乎離巴士站的方向越遠了,明明就這個方向沒錯啊!太機車了吧!只好再原路回去,問了一個地鐵的清潔人員,她竟然以為Victoria Station就是Coach Station,我要暈倒了我~還好一個路過的杯杯聽到連忙跟我們指了正確方向,好里加在及時趕到車站

‧Green Line Coach Station
在溫莎的站牌下怎麼都找不到要搭的車,旁邊坐一個婆婆說車子還沒來,天氣越來越冷開始雨越下越大,我快冷死了,聚集的人也越來越多,來來往往好幾班車都不是往溫莎,等待的旅客開始怨聲連連,我們從7點等到9點,又冷又餓又睏整個火都上來了,終於702號巴士緩緩駛來,大家歡呼著,司機卻走下來說30分鐘後才開車,有沒搞錯啊~大家都氣壞了,綠線的服務站終於有人來上班了,他們解釋說今天算是國定假日,所以第一班車是9:30才開,XXX(消音),既然沒開為啥不寫清楚,還寫著第一班車是7點,太過分了!爛綠線~

一上車敵不過睡意昏昏沉沉就睡著了,直到司機喊著溫莎到了,一下車腦袋都還沒清醒只有跟著人群走

門口已經有一堆人在排隊買票,聽到工作人員喊著有沒有Lodon Pass,我們趕緊衝到前面,工作人員直接帶我們到櫃檯換票根本就不用排隊,但今天的行程也只有溫莎堡會用London Pass,這次用完它已無用武之地了;經過嚴密的安檢後進入城堡中區(Middle Ward),11點多已經來不及看衛兵交接了

‧Windsor Castle 溫莎堡
溫莎城堡建於一座人工的山丘上,是世界上仍有人居住的城堡中最大的一個,城堡的面積大約有45,000平方公尺。溫莎城堡的歷史可以回溯到1070年威廉一世時期,當時防衛城堡是木造,經過幾位君王的改建、擴建,溫莎堡成為花崗岩建築群

‧The round tower 圓塔
圓塔的建築實際上外觀一點也不像是圓柱狀,是因為它位在城堡中央的人造山丘上,雖然山丘是不規則但是看起來還是環狀的,所以被稱為圓塔,圓塔將城堡分割成兩個部分,也就是上庭院及下庭院

‧Upper Ward & Charles II 上庭院 & 查理二世像
溫莎堡建於1474年,直到查理二世時,溫莎堡才正式成為英王室的重要居住地之一,現在是現任的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宴會貴賓和盛夏避暑場所。1917年喬治五世將自己的姓改為溫莎而開啟了溫莎王朝(House of Windsor),至今已經90多年,其中伊莉莎白二世就統治了58年。(喬治五世改姓的源由詳溫莎皇朝歷久不衰)

愛德華八世因執意與人妻辛普森夫人結婚又不想違背憲法和英國國教教會,因此主動退位,他成為了英國歷史上唯一為了女人自動退位的國王,退位後他得到溫莎公爵的名銜,於1936年偕同愛妻在在溫莎堡廝守數月後遠走他鄉;另平民王妃-戴安娜也是在溫莎堡接受查爾斯王子的求婚,雖然溫莎堡充滿著浪漫故事,但也不是每一個故事都是浪漫,維多利亞女皇在亞伯特親王去世之後隱居在溫莎城堡,所以得到"溫莎的寡婦"這個綽號

上庭院有女王交誼廳、13世紀法庭、滑鐵盧大廳、御座廳、瑪麗皇后玩偶屋等等。其中,滑鐵盧大廳作為宴會廳使用,最令我感興趣的瑪麗王后玩偶屋(Queen Mary's Doll's House),裡面展示了1924年路特彥斯爵士設計送瑪麗王后的1/12娃娃屋,比人還要高的娃娃屋,裡面每一層樓每一間房的擺設和家具超精緻,不枉我在寒風雨中打著寒顫排隊入場

濛濛細雨中躲在中世紀的古堡裡,放慢腳步品味英國皇室的奢華
‧St. George's Chapel 聖喬治禮拜堂
這座教堂始建於1474年,由愛德華四世開始建造,唱詩壇則於1484年亨利七世予以增建,樓頂是亨利八世於1528年所完成,幾經改建外形風格不太統一,但外觀仍有濃厚的哥德式風格,大型窗戶及高而瘦的主柱營造出整體優雅靜肅的氣氛

這裡是嘉德勳章騎士團(Order of the Garter)重要的集會場,嘉德勳章騎士團是世上歷史最悠久的騎士團,愛德華三世於1348年成立,嘉德的原意是"吊帶襪",據說當初在一次慶典上某貴婦人把自己的吊帶襪弄掉了,成為一時笑談,而愛德華國王竟從這件事上受到啟發。其成員包括君主及25名騎士爵士,每一名騎士都有不同的幡旗及騎士金屬椅牌,當有騎士犯罪時幡旗及金屬盾牌將被取消直至有新騎士被授勳放置新的幡旗及盾牌

除此之外這裡也是王室成員墓葬地,亨利八世和第三任妻子珍、被斬首的查理一世、亨利六世、喬治五世與瑪麗王后、愛德華七世與愛麗珊德拉王后等都葬於此

如果不是行程延誤了,照理說11點可以看到衛兵交接儀式,但今天下雨也可能取消了

下庭院除了有聖喬治禮拜堂還有維多利亞為了紀念丈夫而改建的亞伯特紀念禮拜堂和亨利八世門,走出亨利八世門就回到城堡丘(Castle Hill)

雨一直不停的下,也許是溫莎堡位處於地勢較高的山丘上加上今天真的超級濕冷,我們已經沒有參觀的興致,尤其早上一延誤了兩個小時根本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好好在溫莎逛逛,只好忍痛揮別溫莎直接搭火車去牛津

‧Windsor & Eton Central Rail Station 溫莎&伊頓中央火車站
這個車站真是超級不顯眼又難找,在巷子裡面鑽來鑽去要問人才找的到,還設在商場裡,簡直就像一個便易車站

從溫莎到牛津£13.4,中間還要到Slough Station轉車

月台短短的大概就100公尺吧,應該說月台還兼人行道咧

火車座位真是怪,兩兩相對,害我們要跟一對情侶對相,而且有的座位是左邊三張右邊一張,有的兩張兩張,真的很奇怪的設計,車上也有推車賣點心,還有一壺熱咖啡單杯倒來賣,真有趣

‧Slough Rail Station 史羅火車站
才幾分鐘就到了,這裡的車站規模就比較大一點,從史羅到牛津大約1h

在車站裡先在information站裡拿了牛津的地圖,順便問了資訊站的杯杯回倫敦的巴士站,先探好路比較不浪費時間找,剛走出火車站還嗅不太出文學氣息

八世紀時,牛津曾是英國的宗教據點之一,以前農民必須趕牛涉水渡河到城內之牛墟交易,故稱為牛津(Ox 牛, ford 涉水而過),因此公牛涉水之標誌遂成為牛津市的市徽。

初次走在牛津的路上,沒有倫敦的宏偉的建築,但卻有種濃濃的純樸,牛津與劍橋同樣充滿著濃厚的學術文化,但不同的是人稱牛津是"大學中的城市",而劍橋是"城市中的大學"

在牛津林立著優美的哥德式尖塔建築,因此有「尖塔之城」之稱。下著雨的牛津,除了耳聞已久的詩意還有濕意

‧News Cafe
1 Ship Street
一整天風塵僕僕的也都還沒吃東西,我們倆已經餓的飢腸轆轆了,找了幾間店不是太貴就是生意太好沒人理我們,轉來轉來最後在一條巷子看到一間似乎還不錯的店

大概已經過了中午用餐時間,店內很清靜

Tammy點的肉醬筆管麵

菜單看不懂,隨便點到了我不愛的義大利水餃,在美國吃過印象中不太好吃,但沒想到這個麵皮吃起來很彈牙,而且內餡也不會沙沙的還不錯吃哩!重點它熱騰騰的超燙口的,熱呼呼的我都要哭了!來英國每天會熱呼呼的食物就只有熱咖啡~

飲料還要另外點
,還是台灣比較好都有沙拉、麵包、湯、主餐、甜點和飲料,便宜又大碗

才進去吃個午餐出來天已經快黑了,有沒搞錯~+_+

‧Balliol College 貝利歐學院
牛津大學是英國第一所國立大學,包含45個學院,而貝利歐學院成立於1263年,是牛津大學最著名、最古老的學院之一,以活躍的政治氛圍著稱,曾經培養出了多位英國首相和其他英國政界的重要人物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收藏了各式各樣的古老科學設施,包括天文、測量、航海及數學的工具,博物館還擁有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古老觀星儀器,展示了很多早期的顯微鏡、攝影器材及鐘錶

‧The Sheldonian Theatre 謝爾登劇院
建於1664到1668年,其橢圓形的古典設計是以羅馬的Theater of Marcellus做為範本,有13座帝王頭像圍牆環繞之橢圓塔形建築,劇院外觀典雅,每年牛津大學的畢業典禮也會在這裡舉行

一轉眼間天都暗了,街上的路燈也都亮了起來,昏黃的景緻中將冷風伴隨著文學氣息竄入手心,打個冷顫,但也詩情畫意了起來

‧Old Ashmolean 舊阿修摩雷安
1683年啟用是倫敦之外英國最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英格蘭首座依計畫建造,展示John Tradescants父子從東方和美洲收集來的工藝品,他們過世後E.Ashmole將之捐給大學,1856年將這些收藏移至新的Ashmolean Museum,而舊址現為博物學博物館

突然間居然開始飄雪了,下雨已經淋得濕答答了又下雪~好冷啊!冷到極點!我已經詩意不起來了~
‧Lincoln College Library 林肯學院圖書館
萬聖教堂於1699年倒塌後重建,在1710年峻工,尼可拉斯.霍克斯穆爾將列柱廊延長並上加一圓頂和尖塔,從Turl Street就可看到粗石砌成的西塔,1975年萬聖教堂改建為林肯學院的圖書館

‧Cormarket Steet 玉米市場街
玉米市場街常被簡稱為"玉米",是牛津最繁忙的購物街,在這聚集不少商店、餐廳,1999改為人行步道街,2001年重新鋪設後,2002年被英國票選最糟的一條人行道,2003年再重新鋪設

雖然下著冰雨但依然有不少遊客,一點都看不出它竟然曾被票選為最糟的街道

‧St. Mary the Virgin 聖瑪利教堂
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為牛津大學的教堂,是英格蘭最多人參觀的教區教堂,塔頂高達62m建於13世紀為牛津登高望遠的三塔之一,其他部分建於15世紀

‧Oriel Collage 歐列爾學院
歐略爾學院是牛津大學最古老的學院之一,於1326年由愛德華二世所創立
牛津大學前10大最古老學院:
1. 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創立於1249年
2. 貝利奧爾學院 (Balliol College) 創立於1263年
3. 莫頓學院 (Merton College)創立於1264年
4. 赫特福德學院 (Hertford College)創立於1282年
5. 埃克塞特學院 (Exeter College)創立於1314年
6. 歐略爾學院 (Oriel College)創立於1326年
7. 皇后學院 (Queen's College)創立於1341年
8. 新學院 (New College)創立於1379年
9. 林肯學院 (Lincoln College)創立於1427年
10.萬靈學院 (All Soul's College)創立於1438年

笨拙的手來不及掏出相機,眼看著兩個帥哥離我越來越遠,只能拍到背影,走在英國路上除了充斥著饒富歷史的建築,最重要還有隨處可見的帥哥!嘿嘿~

‧Carfax Tower 卡法克斯塔
是一座十四世紀所建的教堂的遺跡,在19世紀末期因為建築結構的安全及為了拓寬附近道路,1896年把教堂大部分的建築體都拆除,只剩下這座Carfax Tower。在卡法斯塔東方正面上的教堂時鐘裝飾著兩位男孩,在每刻鐘會敲響教堂時鐘一次

在這裡拍完照,我真的已經冷到不行,路過一間Marks & Spencer(M&S)趕緊進去取暖,逛著逛著突然發現我的一隻手套不見了,這下糟了,才來幾天手套就不見接下來的日子要怎麼過,在M&S店裡來來回回找了好久都找不到,再原路回到Carfax Tower還是不見我小粉紅的蹤影,唉~只好含淚跟它離別了,但總不能讓我的手凍著回家,再走回M&S想買一雙新的,走到一樓的服務台拿出僅存的一隻手套,指著它問小姐哪裡可以買這個,她看了我一眼不發一語,嘴角微微笑著,低著頭從櫃台下拿出~~啊!我的另一隻手套,我驚呼著!就在同時我們三個狂笑!哈哈哈~真得太好笑了!

‧Christ Church 基督教會學院
1525年渥西主教(Cardinal Wolsey)創立了基督教堂學院,它是牛津最大的學院,也是哈利波特拍攝的場景,更曾在內戰時作為查理一世的臨時首都,最引以為傲之處就是在近代200年內產生了16位英國首相;1648年掛上湯姆大鐘(Great Tom),當時學院只有101名學生,因此晚上9點5分時會敲101下(牛津比格林威治慢5分),提醒學生禁宵,1963年已取消

‧Alice's Shop 愛麗絲的店
位於基督教會學院對面,這棟建築已有500多年歷史;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Charles Lutwidge Dodgson,筆名為卡爾(Lewis Carroll)。卡爾曾在基督教會學院就讀,後來回學校教學,在閒暇之餘常和當時學院院長的女兒愛麗絲說故事,而愛麗絲夢遊仙境就是在那時創造出來,續篇愛麗絲鏡中奇遇(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中還將這間店也搬入故事場景哩!

這篇真是有夠難寫,想要看圖說故事都掰不出這是啥。牛津不僅是個文化之城也是哈利波特電影中許多取景之地,但偏偏我們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探訪它

下雨天,兩隻手要忙撐傘還要忙著脫手套拍照忙著看地圖忙著翻旅遊書,整個就是忙,拍回來的照片還烏漆抹黑的搞不清甚麼是甚麼,現在要問我對牛津的印象,我只記得第一次看到雪從天而下很新奇,還有我那失而復得的手套最讓我印象深刻!

折騰了一天真是超不順,回家的路上聞到炸雞店的香味,順路買了漢堡餐慰藉受傷的心情

好大一份,薯條簡直就像不用錢般,光吃這些薯條我都飽了,不過薯條有點冷掉,冷掉的薯條說實在有點難吃

雞肉堡,雖然很大但那個雞肉也是冷的,努力把這一盒喀完,今天還真很不順,連晚餐都吃到地雷
我承認今天的行程真的沒認真做功課,加上天候和突發狀況讓我損失了好多景點,溫莎和牛津,雖然跟你們不熟,但至少有見過面(安慰ing)。
‧Green Line Coach Station
在溫莎的站牌下怎麼都找不到要搭的車,旁邊坐一個婆婆說車子還沒來,天氣越來越冷開始雨越下越大,我快冷死了,聚集的人也越來越多,來來往往好幾班車都不是往溫莎,等待的旅客開始怨聲連連,我們從7點等到9點,又冷又餓又睏整個火都上來了,終於702號巴士緩緩駛來,大家歡呼著,司機卻走下來說30分鐘後才開車,有沒搞錯啊~大家都氣壞了,綠線的服務站終於有人來上班了,他們解釋說今天算是國定假日,所以第一班車是9:30才開,XXX(消音),既然沒開為啥不寫清楚,還寫著第一班車是7點,太過分了!爛綠線~
一上車敵不過睡意昏昏沉沉就睡著了,直到司機喊著溫莎到了,一下車腦袋都還沒清醒只有跟著人群走
門口已經有一堆人在排隊買票,聽到工作人員喊著有沒有Lodon Pass,我們趕緊衝到前面,工作人員直接帶我們到櫃檯換票根本就不用排隊,但今天的行程也只有溫莎堡會用London Pass,這次用完它已無用武之地了;經過嚴密的安檢後進入城堡中區(Middle Ward),11點多已經來不及看衛兵交接了
‧Windsor Castle 溫莎堡
溫莎城堡建於一座人工的山丘上,是世界上仍有人居住的城堡中最大的一個,城堡的面積大約有45,000平方公尺。溫莎城堡的歷史可以回溯到1070年威廉一世時期,當時防衛城堡是木造,經過幾位君王的改建、擴建,溫莎堡成為花崗岩建築群
‧The round tower 圓塔
圓塔的建築實際上外觀一點也不像是圓柱狀,是因為它位在城堡中央的人造山丘上,雖然山丘是不規則但是看起來還是環狀的,所以被稱為圓塔,圓塔將城堡分割成兩個部分,也就是上庭院及下庭院
‧Upper Ward & Charles II 上庭院 & 查理二世像
溫莎堡建於1474年,直到查理二世時,溫莎堡才正式成為英王室的重要居住地之一,現在是現任的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宴會貴賓和盛夏避暑場所。1917年喬治五世將自己的姓改為溫莎而開啟了溫莎王朝(House of Windsor),至今已經90多年,其中伊莉莎白二世就統治了58年。(喬治五世改姓的源由詳溫莎皇朝歷久不衰)
愛德華八世因執意與人妻辛普森夫人結婚又不想違背憲法和英國國教教會,因此主動退位,他成為了英國歷史上唯一為了女人自動退位的國王,退位後他得到溫莎公爵的名銜,於1936年偕同愛妻在在溫莎堡廝守數月後遠走他鄉;另平民王妃-戴安娜也是在溫莎堡接受查爾斯王子的求婚,雖然溫莎堡充滿著浪漫故事,但也不是每一個故事都是浪漫,維多利亞女皇在亞伯特親王去世之後隱居在溫莎城堡,所以得到"溫莎的寡婦"這個綽號
上庭院有女王交誼廳、13世紀法庭、滑鐵盧大廳、御座廳、瑪麗皇后玩偶屋等等。其中,滑鐵盧大廳作為宴會廳使用,最令我感興趣的瑪麗王后玩偶屋(Queen Mary's Doll's House),裡面展示了1924年路特彥斯爵士設計送瑪麗王后的1/12娃娃屋,比人還要高的娃娃屋,裡面每一層樓每一間房的擺設和家具超精緻,不枉我在寒風雨中打著寒顫排隊入場
濛濛細雨中躲在中世紀的古堡裡,放慢腳步品味英國皇室的奢華
‧St. George's Chapel 聖喬治禮拜堂
這座教堂始建於1474年,由愛德華四世開始建造,唱詩壇則於1484年亨利七世予以增建,樓頂是亨利八世於1528年所完成,幾經改建外形風格不太統一,但外觀仍有濃厚的哥德式風格,大型窗戶及高而瘦的主柱營造出整體優雅靜肅的氣氛
這裡是嘉德勳章騎士團(Order of the Garter)重要的集會場,嘉德勳章騎士團是世上歷史最悠久的騎士團,愛德華三世於1348年成立,嘉德的原意是"吊帶襪",據說當初在一次慶典上某貴婦人把自己的吊帶襪弄掉了,成為一時笑談,而愛德華國王竟從這件事上受到啟發。其成員包括君主及25名騎士爵士,每一名騎士都有不同的幡旗及騎士金屬椅牌,當有騎士犯罪時幡旗及金屬盾牌將被取消直至有新騎士被授勳放置新的幡旗及盾牌
除此之外這裡也是王室成員墓葬地,亨利八世和第三任妻子珍、被斬首的查理一世、亨利六世、喬治五世與瑪麗王后、愛德華七世與愛麗珊德拉王后等都葬於此
如果不是行程延誤了,照理說11點可以看到衛兵交接儀式,但今天下雨也可能取消了
下庭院除了有聖喬治禮拜堂還有維多利亞為了紀念丈夫而改建的亞伯特紀念禮拜堂和亨利八世門,走出亨利八世門就回到城堡丘(Castle Hill)
雨一直不停的下,也許是溫莎堡位處於地勢較高的山丘上加上今天真的超級濕冷,我們已經沒有參觀的興致,尤其早上一延誤了兩個小時根本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好好在溫莎逛逛,只好忍痛揮別溫莎直接搭火車去牛津
‧Windsor & Eton Central Rail Station 溫莎&伊頓中央火車站
這個車站真是超級不顯眼又難找,在巷子裡面鑽來鑽去要問人才找的到,還設在商場裡,簡直就像一個便易車站
從溫莎到牛津£13.4,中間還要到Slough Station轉車
月台短短的大概就100公尺吧,應該說月台還兼人行道咧
火車座位真是怪,兩兩相對,害我們要跟一對情侶對相,而且有的座位是左邊三張右邊一張,有的兩張兩張,真的很奇怪的設計,車上也有推車賣點心,還有一壺熱咖啡單杯倒來賣,真有趣
‧Slough Rail Station 史羅火車站
才幾分鐘就到了,這裡的車站規模就比較大一點,從史羅到牛津大約1h
在車站裡先在information站裡拿了牛津的地圖,順便問了資訊站的杯杯回倫敦的巴士站,先探好路比較不浪費時間找,剛走出火車站還嗅不太出文學氣息
八世紀時,牛津曾是英國的宗教據點之一,以前農民必須趕牛涉水渡河到城內之牛墟交易,故稱為牛津(Ox 牛, ford 涉水而過),因此公牛涉水之標誌遂成為牛津市的市徽。
初次走在牛津的路上,沒有倫敦的宏偉的建築,但卻有種濃濃的純樸,牛津與劍橋同樣充滿著濃厚的學術文化,但不同的是人稱牛津是"大學中的城市",而劍橋是"城市中的大學"
在牛津林立著優美的哥德式尖塔建築,因此有「尖塔之城」之稱。下著雨的牛津,除了耳聞已久的詩意還有濕意
‧News Cafe
1 Ship Street
一整天風塵僕僕的也都還沒吃東西,我們倆已經餓的飢腸轆轆了,找了幾間店不是太貴就是生意太好沒人理我們,轉來轉來最後在一條巷子看到一間似乎還不錯的店
大概已經過了中午用餐時間,店內很清靜
Tammy點的肉醬筆管麵
菜單看不懂,隨便點到了我不愛的義大利水餃,在美國吃過印象中不太好吃,但沒想到這個麵皮吃起來很彈牙,而且內餡也不會沙沙的還不錯吃哩!重點它熱騰騰的超燙口的,熱呼呼的我都要哭了!來英國每天會熱呼呼的食物就只有熱咖啡~
飲料還要另外點
才進去吃個午餐出來天已經快黑了,有沒搞錯~+_+
‧Balliol College 貝利歐學院
牛津大學是英國第一所國立大學,包含45個學院,而貝利歐學院成立於1263年,是牛津大學最著名、最古老的學院之一,以活躍的政治氛圍著稱,曾經培養出了多位英國首相和其他英國政界的重要人物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收藏了各式各樣的古老科學設施,包括天文、測量、航海及數學的工具,博物館還擁有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古老觀星儀器,展示了很多早期的顯微鏡、攝影器材及鐘錶
‧The Sheldonian Theatre 謝爾登劇院
建於1664到1668年,其橢圓形的古典設計是以羅馬的Theater of Marcellus做為範本,有13座帝王頭像圍牆環繞之橢圓塔形建築,劇院外觀典雅,每年牛津大學的畢業典禮也會在這裡舉行
一轉眼間天都暗了,街上的路燈也都亮了起來,昏黃的景緻中將冷風伴隨著文學氣息竄入手心,打個冷顫,但也詩情畫意了起來
‧Old Ashmolean 舊阿修摩雷安
1683年啟用是倫敦之外英國最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英格蘭首座依計畫建造,展示John Tradescants父子從東方和美洲收集來的工藝品,他們過世後E.Ashmole將之捐給大學,1856年將這些收藏移至新的Ashmolean Museum,而舊址現為博物學博物館
突然間居然開始飄雪了,下雨已經淋得濕答答了又下雪~好冷啊!冷到極點!我已經詩意不起來了~
‧Lincoln College Library 林肯學院圖書館
萬聖教堂於1699年倒塌後重建,在1710年峻工,尼可拉斯.霍克斯穆爾將列柱廊延長並上加一圓頂和尖塔,從Turl Street就可看到粗石砌成的西塔,1975年萬聖教堂改建為林肯學院的圖書館
‧Cormarket Steet 玉米市場街
玉米市場街常被簡稱為"玉米",是牛津最繁忙的購物街,在這聚集不少商店、餐廳,1999改為人行步道街,2001年重新鋪設後,2002年被英國票選最糟的一條人行道,2003年再重新鋪設
雖然下著冰雨但依然有不少遊客,一點都看不出它竟然曾被票選為最糟的街道
‧St. Mary the Virgin 聖瑪利教堂
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為牛津大學的教堂,是英格蘭最多人參觀的教區教堂,塔頂高達62m建於13世紀為牛津登高望遠的三塔之一,其他部分建於15世紀
‧Oriel Collage 歐列爾學院
歐略爾學院是牛津大學最古老的學院之一,於1326年由愛德華二世所創立
牛津大學前10大最古老學院:
1. 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創立於1249年
2. 貝利奧爾學院 (Balliol College) 創立於1263年
3. 莫頓學院 (Merton College)創立於1264年
4. 赫特福德學院 (Hertford College)創立於1282年
5. 埃克塞特學院 (Exeter College)創立於1314年
6. 歐略爾學院 (Oriel College)創立於1326年
7. 皇后學院 (Queen's College)創立於1341年
8. 新學院 (New College)創立於1379年
9. 林肯學院 (Lincoln College)創立於1427年
10.萬靈學院 (All Soul's College)創立於1438年
笨拙的手來不及掏出相機,眼看著兩個帥哥離我越來越遠,只能拍到背影,走在英國路上除了充斥著饒富歷史的建築,最重要還有隨處可見的帥哥!嘿嘿~
‧Carfax Tower 卡法克斯塔
是一座十四世紀所建的教堂的遺跡,在19世紀末期因為建築結構的安全及為了拓寬附近道路,1896年把教堂大部分的建築體都拆除,只剩下這座Carfax Tower。在卡法斯塔東方正面上的教堂時鐘裝飾著兩位男孩,在每刻鐘會敲響教堂時鐘一次
在這裡拍完照,我真的已經冷到不行,路過一間Marks & Spencer(M&S)趕緊進去取暖,逛著逛著突然發現我的一隻手套不見了,這下糟了,才來幾天手套就不見接下來的日子要怎麼過,在M&S店裡來來回回找了好久都找不到,再原路回到Carfax Tower還是不見我小粉紅的蹤影,唉~只好含淚跟它離別了,但總不能讓我的手凍著回家,再走回M&S想買一雙新的,走到一樓的服務台拿出僅存的一隻手套,指著它問小姐哪裡可以買這個,她看了我一眼不發一語,嘴角微微笑著,低著頭從櫃台下拿出~~啊!我的另一隻手套,我驚呼著!就在同時我們三個狂笑!哈哈哈~真得太好笑了!
‧Christ Church 基督教會學院
1525年渥西主教(Cardinal Wolsey)創立了基督教堂學院,它是牛津最大的學院,也是哈利波特拍攝的場景,更曾在內戰時作為查理一世的臨時首都,最引以為傲之處就是在近代200年內產生了16位英國首相;1648年掛上湯姆大鐘(Great Tom),當時學院只有101名學生,因此晚上9點5分時會敲101下(牛津比格林威治慢5分),提醒學生禁宵,1963年已取消
‧Alice's Shop 愛麗絲的店
位於基督教會學院對面,這棟建築已有500多年歷史;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Charles Lutwidge Dodgson,筆名為卡爾(Lewis Carroll)。卡爾曾在基督教會學院就讀,後來回學校教學,在閒暇之餘常和當時學院院長的女兒愛麗絲說故事,而愛麗絲夢遊仙境就是在那時創造出來,續篇愛麗絲鏡中奇遇(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中還將這間店也搬入故事場景哩!
這篇真是有夠難寫,想要看圖說故事都掰不出這是啥。牛津不僅是個文化之城也是哈利波特電影中許多取景之地,但偏偏我們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探訪它
下雨天,兩隻手要忙撐傘還要忙著脫手套拍照忙著看地圖忙著翻旅遊書,整個就是忙,拍回來的照片還烏漆抹黑的搞不清甚麼是甚麼,現在要問我對牛津的印象,我只記得第一次看到雪從天而下很新奇,還有我那失而復得的手套最讓我印象深刻!
折騰了一天真是超不順,回家的路上聞到炸雞店的香味,順路買了漢堡餐慰藉受傷的心情
好大一份,薯條簡直就像不用錢般,光吃這些薯條我都飽了,不過薯條有點冷掉,冷掉的薯條說實在有點難吃
雞肉堡,雖然很大但那個雞肉也是冷的,努力把這一盒喀完,今天還真很不順,連晚餐都吃到地雷
我承認今天的行程真的沒認真做功課,加上天候和突發狀況讓我損失了好多景點,溫莎和牛津,雖然跟你們不熟,但至少有見過面(安慰ing)。
0 則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身分請選擇[名稱/網址]留下您的大名★★(請盡可不要選匿名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