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7

【遊英國】(5)England-Stonehenge & Bath 巨石陣&巴斯


今天跟了當地團的巨石和巴斯一日遊,前一天才臨時收到通知集合時間改為8點


7點出門天還沒亮,烏漆抹黑的好像深夜般

忘了這是在Liverpool還是Moorgate站趁著停靠時拍下,每個站都有一個主題,這個站居然把倫敦地鐵線用工人施工圖來表現出來,真得好有趣啊!但我想這應該好幾年前的地鐵線,現在的地鐵線更多更複雜哩~(等我寫到交通博物館就知道了)

‧King's Cross Railway Station 國王十字車站
這裡就是鼎鼎有名的哈利波特飛往霍格華茲特快列車的始發站(其實都被誤導了,過幾篇再來說明),但現在我沒空去找那個月台,我們還要去找集合的那間飯店

車站外天開始翻白了,還好前一晚有先找了Google Map的街景圖,一下就找到那間飯店,真的是超方便,Google Map街景圖給你大推~

還沒到集合時間,先在轉角麥當勞買早餐,滿福堡+咖啡+薯餅要台幣150元,好貴~="=~Tammy跟店員說要to go,店員很茫然看著我們,我們又重複好幾次,她才會意過來說take away嗎?哇咧~原來美國外帶是to go英國是take away,我想她心裡應該在OS:to go是要go去哪~

臨時改時間要我們提早出發,卻又讓我們在寒風中苦等,心中總是免不了犯著嘀咕,等了十幾分終於一輛廂型車出現了,駕駛室下來一個個子嬌小的大姐,她就是我們今天一日遊的台灣導遊兼司機,同車還有4個台灣人和2個大陸人,加上我和Tammy剛好坐滿一車。沿路上張大姐很詳盡的跟我們解說倫敦的各大景點的歷史沿革,簡直就像上了一堂歷史課,上了高速公路大家簡單自我介紹後便各自睡著了,醒來已經在世界著名景點巨石群

Stonehenge 巨石群
Stone是石頭,henge是英語古字「高高懸掛著」的意思,結合在一起就是「懸在天上的石頭」。其位於英格蘭威爾特郡,離倫敦大約120公里一個叫做 Amesbury鎮西郊平原的小山丘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巨石群,也是歐洲最大的史前古跡,它的建造起因和方法至今在考古界仍是個不解之謎,1986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證明巨石群的修建是分幾個不同階段完成的,大約在西元前3100~2300年,開始了第一階段的修建;首先是建環形的溝渠和土台,由藍砂岩(Sarsen)排列成兩個圓環,是巨石陣的雛形。第二階段西元前2100~1500年,修建了通往中央的道路,另將三石坊(Trilithon)為柱,頂上則橫臥為楣,構成直徑30米左右的圓環

第三階段則為西元前1500~1100年,這些巨石群幾經不斷的移動或重新排列而形成為現今的格局。根據研究推斷馬蹄鐵形沙岩由馬爾巴勒省草丘陵地(Marlborough Downs)運來的沙岩,經過30公里的路程,而藍灰沙岩則是從威爾斯西南方的Preseli Mountains運來,約385公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當時是如何運送這些每塊重達4頓以上的岩石到這裡呢?

看似凌亂的幾塊巨石,根據研究發現巨石陣的外圍柱與石柱上的楣石緊密的接合著,形成一個完整的圓環,而它們所用的是現今木匠所用的技術,就是用有如入 筍的方法,由石柱頂部的凸出部份與楣石凹溝接合。但問題在於當時的人怎能準確的計算弧度令楣石保持平衡且平放於石柱上,尤其能夠組成圓環形的巨石陣,著實令人百思不解

‧The Heelstone
位於巨石群27米外的路上,重35噸,高6米,像高跟鞋跟的石頭單獨立在此,如果從環狀溝向這塊石頭望去,剛好是夏至當天太陽升起的位置;每年夏至這一天,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聚集在巨石群周圍等待日出,慶祝夏至。因此部分的學者也認為古代民族用巨石群來記錄太陽的運行

根據2008年BBC最新研究報導,這些巨石經遙遠地方運送而來是因為當時的人相信這些藍灰沙岩具有療癒能力,不論是地方傳說或科學研究,這些巨石真正的作用依然眾說紛紜,其中當然不乏外星人所為的傳說,我倒比較相信這個XD

人行步道和巨石群相隔著約100尺,從照片中實在看不出來巨石的巨大,這些高達六公尺的石柱及兩柱間的楣石,幾千年來經歷人為的以及天然的破壞、侵蝕卻仍然兀立不倒,真的很令人嘆為觀止

遠方成群的綿羊在這片遼闊的草原中一點都不受這千年遺跡所束縛

據說倫敦為了因應2012年奧運的到來,將會重新規劃這個地方,也許那時候就有火車連接地鐵直達這裡,不只是巨石群就連整個倫敦都會重新改造一番,屆時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切都將會有不同面貌出現,難怪在倫敦街頭到處都在維修整治,想到這裡將會被人群淹沒,就為這片土地打個冷顫

但很幸運的今天卻沒甚麼遊客,也許大家都還沉浸在boxing day的折扣中,讓我們可以很輕鬆的徜徉在這片充滿神秘的世界遺跡中。買了門票其中含中文導覽機,雖然導覽機解說的很詳盡但卻讓我無法專注的觀察這些巨石的細末,真的很遺憾

雖然早知道這裡會爆冷,但沒想到比我想像還要冷,更慘的是還以為牛仔褲裡面再穿件褲襪可以更保暖,居然會反效果,褲襪把冷風從腳底吸到頭皮,整個如同醍醐灌頂般再從頭皮灌到腳底,媽呀~冷到我快崩潰了我!

這個景色讓我想起舊金山的酒莊【離家事】SF-Wine Country

這裡的豬都是野放,雖然看起來很乾淨很健康,不過據說這種豬肉很難吃

‧Bath 巴斯
巴斯城最早建於西元43年,是羅馬人的溫泉聖地,拉丁文名字是Aquae Sulis,意為「蘇利絲之水」。但口頭流傳的說法稱巴斯建城時間比這更早,可以追溯到西元前863年,當時的塞爾特王子布拉杜德(Bladud)因患痲瘋病被流放於雅芳河畔的養豬人,在這段期間發現溫熱的泥土居然可以治療豬隻傷口,布拉杜德也跟著跳進溫泥裡打滾,結果痲瘋病竟然不藥而癒。重返塞爾特後登基成國王便建立了這座城市

西元1世紀,凱撒大帝的鐵騎橫掃歐亞,強大的羅馬人入侵英國,佔領了大半個世界的羅馬人首先發現巴斯的獨特之處,像羅馬一樣被七座林木繁茂的山丘包圍,因而被這裡優美的風光和天然的溫泉所吸引,便將此地取名Bath巴斯,也就是浴池、溫泉的意思。1987年巴斯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英國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也是英國旅遊勝地,人口僅9萬多,但遊客數量僅次於倫敦

‧The Circus 圓形廣場
John Wood約翰‧伍德在18世紀規劃巴斯城市時,建造了象征著太陽的The Circus圓形廣場,直徑92米的圓形廣場由三排呈C字形的建築物組合而成的,三排圍起來剛好圍成一個圓圈,廣場上共有528個各不相同的藝術和科學的徽紀和雕塑,分布在整個圓形廣場旁的街屋和石柱上

圓形廣場的17號是18世紀畫家Thomas Gainsborough根茲巴羅住過的地方

在圓形廣場的正中央是一個公園有著5棵大樹,因寒冷冬天樹木枯黃看起來很不起眼,但因被環繞的建築包圍而產生的特殊的echo聲音環繞效果,在樹葉蒼鬱時節常吸引不少學子和遊客在此呼喊甚至演奏

沿著圓形廣場前這條Brock Street直走一直到皇家新月樓,整個建築設計就形成了一個問號

形狀如我的【明信片】來自倫敦(3)中的鳥瞰照

‧Royal Crescent 皇家新月樓
約翰‧伍德的兒子小伍德繼承父業於1767-1775年在圓形廣場的周長處建立了象徵著月亮的Royal Crescent皇家新月樓,採用意大利式裝飾,共有114根愛奧尼亞式圓柱及新月形狀的露台,是一座長達184米的弧形建築,建築轉角180度,由三十幢多層建築整齊環列而成半月圓弧形,也稱為「凱姆敦月牙」

皇家新月樓是巴斯最為氣勢恢弘的大型古建築群,優美的曲線顯現出高雅貴族之風範,被譽為英國最高貴的街道,約克公爵就曾居住於此,許多膾炙人口的電影更是在此地取景拍攝,如公爵夫人(The Duchess)

‧No.1 Royal Crescent 皇家新月樓1號
皇家新月樓1號為展示喬治王朝裝潢的博物館,展出許多珍貴的文物、肖像等,內部的傢俱擺設仍維持著當時的模樣,完整的重現了它在1770年時的輝煌,除此之外部分改為皇家新月飯店,是當地最高級的星級酒店之一

‧Royal Victoria Park 皇家維多利亞公園
1830年,11歲的維多利亞公主為其揭牌,這也是以維多利亞公主的名字命名的第一個公園,面積為23公頃的維多利亞公園曾經榮獲「綠旗獎」(英格蘭和威爾斯地區的國家標準公園及綠地獎項),並被英格蘭遺產委員會列為重要國家歷史公園

穿過公園中的小徑到新月樓的正對面,坐在椅子沉浸在這高貴的建築與公園裡

皇家新月樓包圍著一大片翠綠的草地,但我在這最高貴的公園裡雙手張開也無法將整個新月樓環繞到我的懷裡

巴斯有兩種牆面,左邊比較凌亂不齊的是舊式築砌,右邊則是新式,看起來雖然很整齊但感覺失去了那種自然的風格

巴斯整個城市用金米色的巴斯岩修建的,這些是由Combe Down and Bathampton地下礦區開採的石灰岩所形成

蜂蜜色石頭(Honey Stone)修建成喬治王朝風格的市鎮房屋,巴斯集英格蘭的古典美與威爾斯的純樸自然於一身,被譽為最乾淨的城市

‧Jane Austen Centre 珍‧奧斯汀中心
著有傲慢與偏見、曼斯菲德公園、愛瑪、說服等多篇世界名著的女作家珍‧奧斯汀出生於漢普郡,曾與她姐姐在巴斯度過兩個長假。1801年隨退休的父親遷居到巴斯,在巴斯搬了4家,直到1806年搬離了珍始終都不喜歡的巴斯,但她卻在巴斯完成了兩部作品,對珍‧奧斯汀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珍愛來臨(Becoming Jean)這部電影。老實說來英國之前我跟珍一點都不熟也從沒看過她的作品,因為看了跟徐志摩去流浪這本書才讓我對她有更進一步的接觸

‧Bath Abbey 巴斯修道院
於758年創建,973年在此舉行了統一英格蘭的薩克遜王愛德格的加冕儀式。1499年巴斯主教Oliver King奧利弗金夢見天使在夢境中告訴他要重建修道院,於是主教便開始重新整建已近廢墟的羅馬修道院。1539年亨利八世下令將巴斯修道院拆建,而修建工程一度停擺,直到1617才完工

因主教的一個夢,於是在巴斯修道院的正面的兩側有個像天梯造型的雕刻,上有天使正在攀爬天梯(Jacob's Ladder)通往天堂景象的石刻,每個的動作各不相同,還有天使掉下天梯的雕像,這也是唯一間有天梯的修道院。內部最大的特色是彩色玻璃和扇形拱頂

‧The Roman Baths 羅馬浴池
在巴斯修道院的旁邊就當時的羅馬浴池,現為博物館,呈現當時的遺跡,提供遊客參觀

門票含免費的語音導覽約2h

在五世紀頭十年,羅馬撤出英國,古羅馬浴池失去了維護,最終完全被淤泥掩埋,自此被湮沒在歷史中;當薩克遜人來到此地,早已不見浴池蹤跡,但還是依照過去傳說稱此地為Bath巴斯

直到西元1727年,考古發現了神殿中的米娜娃女神的鍍金頭像,古羅馬浴場才得以翻身。經過兩個多世紀的發掘,發現羅馬浴場設有好幾個浴池,還有大游泳池和蒸氣室

‧The Great Bath 大浴池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這1870年才被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浴池,長24公尺、寬12公尺、深1.6公尺,池底鋪砌板材,平整光滑。右圖的石柱是當時支撐桶形拱頂的方柱基座

浴池富含43種礦物質,溫度常年保持在46.5度,水質呈無色透明,但因浴池中可能生長有苔藻類,所以水看起來是綠色

‧The Sacred Spring 聖泉
泉水既可飲用,又可治病,但在19世紀初有人因喝了泉水致死,從此醫療效用的聲名驟降而乏人問津,經研究發現溫泉的鐵含量太高,不宜入浴與飲用,才成為現在供人觀賞的浴池博物館

浴池裡輕煙裊裊可以感覺到熱氣那麼貼近肌膚,好像自己也泡過溫泉包著浴巾剛從浴池裡走出般

浴池的還原當時羅馬式的建造,而四周立有19世紀所建的凱薩等羅馬皇帝雕塑

博物館裡不時有穿著古裝的工作人員沉浸在扮演的角色裡;也以聲、光、圖展示說明在巴斯發現的神殿遺跡

在2世紀以前,男女混浴在公共澡堂中相當普遍,但後來Hadrian國王下令禁止,於是有的澡堂將男女洗澡的時間分開,有的增建浴池,讓男女能同一時間在不同浴池洗澡

對羅馬人來說,浴池是社交活動的重要場所,許多人在浴池中交換意見、高談闊論甚至商業交易也都在澡堂中進行決定,尤其從一個人洗澡時使用的香料、按摩油的品質,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社會地位

曾經有一個蠻族酋長問羅馬國王為什麼每天都要洗一次澡,這位國王一臉無辜地回答:「因為我太忙了,所以不能每天洗兩次啊!」由此可見洗澡沐浴是羅馬人最愛的日常活動,就如同社交活動一樣的普遍

當時羅馬人泡澡可是有一定的程序的,首先到運動室或遊戲室活動暖身一下,地板上會有不斷暖暖的熱氣冒出,先讓身體完全放鬆,接著才是泡澡,最後到冷水池中浸泡

使用3D動畫和遺跡結合,將當時的生活型態用動態呈現

‧The Luna Pediment

神殿上的門楣還原圖

在室內的石階上居然還會生長青苔

‧Temple Courtyard 神殿庭院
博物館裡的階梯、石頭基座都是羅馬時代的遺跡,雖然整個遺跡殘破不堪,但透過導覽說明依稀可以想像這裡的在當時擁有貴族般奢華享受的盛況

‧Sulis Minerva 蘇利絲 米娜娃
羅馬時期巴斯最主要的溫泉所在地在凱爾特時期是一座神廟,供奉蘇利絲女神,古羅馬人把蘇利絲女神視同於羅馬神話中的米娜娃;羅馬入侵後,古羅馬人仍沿用了蘇利絲的名字,因此這座城市的羅馬名稱是Aquae Sulis(意為蘇利絲之水)

‧Natural Hot Water
溫泉的出水口,每天噴出127萬立升泉水,流量是每秒13公升

泉水順著這些水道流到各個浴池裡,就這樣源源不絕

‧Hot Rooms
利用這些小柱之間的空間燒碳,並在上面鋪上地板,地板上有小孔,使得熱氣可以透過,就成了炕及三溫暖

‧The Circular Bath
在冷水池裡閃閃發亮的都是錢幣,隱隱約約好像有看到台幣哩~哈!不能免俗的我也丟了1便士許個願

錯綜複雜的英國歷史,其實英國王室的血統還挺混亂

‧The Pump Rooms 泵浦室
建於1789年,緊靠著羅馬浴池,在19世紀,這裡是英國社會階級中的紳士淑女、王公貴族每日的聚會場所,現在也是下午茶集會的餐廳。四隻鯉魚張口承接滾滾噴出的泉水一杯半英鎊

室內6公尺挑高的樓頂上有精緻的雕花,巨型的格子窗戶是喬治式建築加上晶瑩的水晶燈,在這裡吃著三層英式下午茶聽著現場鋼琴演奏,看著古羅馬的浴池,如果不care人來人往的遊客也是種不錯的享受

整座城市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走出博物館天色已經昏暗,遊客也更加絡繹不絕

以前浴池是由這裡進出,但現在已封閉

雖然遠望巴斯修道院,但從這個角度看依然覺得很壯觀

穿過著個走道就回到修道院的正面



‧Sally Lunn's House 沙利蘭之家
No visit to Bath is complete without a trip to the oldest House to Bath.(有沒有這麼誇張)
1482年建造,蜂蜜萊姆石科茲渥斯式的建築是巴斯最古老的房舍。1680年來自法國的新教徒難民Sally在這羅馬人遺留下來的破廚房中每天定時烘烤出法國鄉下人常吃的Brioche,慢慢傳開,名聲就做起來了。不少名人如珍‧奧斯汀和狄更斯都是這裡的常客

1,2樓是餐廳,地下室則為博物館,展示蠟像及Tudor都鐸時代的廚房設備。曼式烘烤石灶曾是巴斯修道院的僧侶用的廚房

隨著歷史的演進,這個房舍依不同時代和人種不斷的加高地基

據說沙利蘭一輩子沒結婚,食譜沒留給後代,1930年重新整屋時,在一樓火爐旁的秘密小木櫃上被發現,因而多年來這食譜只傳給餐廳產權的人絕不准外洩

張大姐送我們一人一個,這個麵包大約有6吋大,超級蓬鬆,壓扁了還會彈回,很神奇吶!不過吃起來沒啥味道,可能要加果醬和奶油會比較好吃~

‧Parade Gardens 帕德雷花園
18世紀時,這裡是可是一個戀人幽會的地方,現在要門票才能進入

‧St Michael's Church

‧River Avon 雅芳河

從橋上沿著階梯而下,穿過橋底通道

河岸邊停靠不少遊船,這個時間船家都已經歇業

張大姐去取車,正好趁機漫步在這個充滿詩意的河岸邊

天色更加昏暗,燈光都已經亮起

夜晚中的修道院在燈光的點綴下猶如白色的城堡般

河面上波光粼粼,白色水波上是一個猶如階梯的水窩,設計美感十足

‧Pulteney Bridge 普特尼橋
這座位於雅芳河畔的三道弧形拱門的橋樑,是在1744年完工,是當地地主William Pulteney威廉帕特尼先生所建造

穿越橋上的路面叫做Bridge St.橋街,在橋上的兩邊林立著小型的商店

坐在河岸邊的椅子上,雖然寒風吹來直打寒顫,但一點都不影響我們享受美景的心情,其實是在看帥哥~哈哈!

夜晚的巴斯有別於白天的羅馬古典美,依然令人流連忘返,今天一天的行程就在這美麗的夜景中將告一段落了,上了車,神秘的巨石和羅馬浴池還迴盪在我的夢中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