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早點出門到博物館附近吃早餐,沒想到來到Bethnal Green地鐵站附近感覺很偏僻,一大早別說商店連路人都很少,繞了老半天看不到一間店,問了路人好不容易找到一條商店街

Bethnal Green Rd.
終於找到一間有營業的店,雖然店面不大,但很乾淨

menu裡好多各式各樣早餐,不用想了,我只要英式早餐!

種類太多反而好難選擇,最簡單方法就是選擇套餐,我點3號餐£3.9,有蛋、培根、香腸、番茄、茄汁豆、捲心菜煎馬鈴薯(Bubble & Squeak),其中比較特別是中間那塊Bubble & Squeak,不知為啥要取這麼怪的名字,據說二次大戰時因糧食缺乏所以利用隔夜剩菜馬鈴薯、白菜、胡蘿蔔、豌豆和花椰菜混合而成的一道菜,是英國傳統早餐中不可缺的一項

Tammy點的4號餐£4.2,有番茄、香腸、培根、蛋、薯餅(hash browns)

還有白吐司抹奶油,沒烤過冷冷的

熱咖啡,這一頓好飽足啊!

英式雜貨店和台灣鄉下的雜貨店差不多,甚麼都賣甚麼都不奇怪

‧V&A Museum of Childhood (Bethnal Green Museum of Childhood)
Cambridge Heath Road, London, E2 9PA
這間博物館其實鮮少人知道,旅遊書也不會特地介紹,在掛網收集資料時無意發現,對於館內收藏的娃娃屋和玩具很有興趣,當然它也是免費的,而且它離地鐵站也很近很好找,所以將它納入我的必到清單裡

格林兒童博物館是V&A的分館,原位於南肯辛頓,1866年主館擴建而將兒童館拆遷建於此,但由於缺乏經費直到1872年才完工,外觀使用搶眼的紅色馬賽克磚裝飾;館內收藏超過6000件從16世紀到現今的玩具、娃娃屋、模型、兒童服飾、嬰兒用品....結合了寓教於樂,很適合親子參觀

‧Victoria Park Gardens
兒童博物館的旁邊有一座綠意盎然的公園

公園有開門時間呦~

Borough of Bethnal Green Memorial

早上的公園散發著清新的氛圍,尤其灑落一地的陽光,讓公園看起來更加翠綠

‧Covent Garden 科芬園
12世紀科芬園是西敏寺修道院(Covent)的菜園(Garden),修道院的土地在16世紀因宗教改革被沒收,到17世紀成為了果菜市場,1973年果菜市場遷移他處,再經過都市變更,現今搖身一變成為一個逛街購物、看歌劇的精華區

早上逛完兒童博物館後來到柯芬園,這裡就熱鬧多了,很多遊客和街頭藝人,不管是歌唱、雜耍或是站著動也不動的人像,各個都使出渾身解數博得喝采與小費

雖然聖誕節已經過了好幾天,但這隻麋鹿依然是鎂光燈下的主角

‧St. Paul's Church 聖保羅教堂
聖保羅教堂由Inigo Jones瓊斯於1633年設計,採用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風格

教堂裡正在做禮拜不好意思進去參觀,從大門旁的小門進入到後花園

花園不是很大,雖然和位於市中心的聖保羅大教堂同名,但規模可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嬌豔欲滴的玫瑰和孤立的路燈,讓教堂顯得小而美

好特別的必勝客,紅紅的招牌顏色跟倫敦還真搭

‧London Transport Museum 倫敦交通博物館
學生票£6 ,Open Time:10:00-18:00 (Photograph Rf.維基百科)
利用科芬園的舊花市改建為交通博物館,使用了維多利亞時期的鋼鐵和玻璃建築,1980年開幕,曾於2005年關閉擴建,2007年才又重新開放,館中展出19世紀以來英國的所有交通工具和演進,屬於交通局的博物館,既然是公家的博物館為啥還要門票

英國最具特色的黑頭計程車,歷久不衰

1920年倫敦巴士公司為了保留兩輛馬車巴士和機械巴士,而成立博物館

館內雖然收藏不少歷年來的交通工具,但還是礙於場地關係無法收藏更多更大型的展品,而在Acton設立分館,佔地1815坪,收藏370,000件展品

公車的上層也可以上去參觀

現代新型的公車

這裡~我們住在綠線的Plaistow
1863年世界第一條地鐵Metropolitan Railway啟用後,經過一百多年陸續新增地鐵線共12條,275個車站,看似錯綜複雜,其實只要搭個幾次就能駕輕就熟了!而且每個車站都有主題設計,如果不是時間不夠我倒很想仔細參觀每個車站

1800年代倫敦主要交通工具還是騎馬和搭船

1900年代路上的交通漸漸被馬車給取代

也開始利用牛馬來拉動四輪或兩輪交通運輸工具

四輪馬車,小時候看了卡通「小英的故事」中小英和她媽媽搭著馬車到處流浪,那時就超希望我們全家人也可以搭著馬車居無定所的到處流浪,現在回想小孩子的想法還真是單純

格林威治到滑鐵盧用馬拉的巴士?應該要走一天吧~

還有上下鋪哩,這麼重的車只有兩匹馬拉,真是可憐馬~右邊用人抬轎,應該適合短程

雙層巴士看起來好像電車上又疊一列車廂,這種車子不會倒嗎?

開始有四輪汽車了

開始要興建地鐵了~

各式各樣各年代的車票

在這悶熱的tube裡工作可是很辛苦的!

蒸氣火車裡已經坐滿不少乘客,跟著他們一起感受一下1863年的第一條地鐵的蒸氣火車

感覺還蠻豪華的蒸汽火車,還有臥鋪呢

右邊這位老兄你的皮帶是被夾到了嗎?左邊這位列車長可是真人喔~

1970年代的地鐵

比起蒸汽火車的小包廂,新式的沙發座椅感覺很舒適,

再進化的地鐵,這時已經開始使用鮮紅色車體

沙發座椅顏色和款式似乎沒多大變化

車廂中還結合科技、影像和音效

看著來來往往的乘客,感覺十分逼真

我搭了十幾分的車,也不知過了多少站

在車上真是可以體會1980年代倫敦的生活百態,真的很有趣!

地鐵手扶梯小模型,真是幾可亂真

像不像我在搭手扶梯呢?

這個玩意兒實在搞不懂是作啥用的?

‧Jubilee Market 朱比利跳蚤市集
市集中聚集不少攤位販售手工藝、二手商品、古董和衣服,可說是稀奇古怪商品應有盡有

‧New Row
沿著new row的小路而下,沿路林立著不少特色商店和餐飲店

‧ London Coliseum 倫敦大劇場 &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聖馬丁教堂
建築上像頂一顆球的是倫敦大劇場,是歐洲第一個設置電梯的劇場,也是英國國家歌劇團的根據地,與皇家歌劇院相較下,這裡的演出氣氛較優閒,而且價位也較便宜,有時也會舉行古典音樂會。(聖馬丁教堂過幾篇再介紹)

‧The Lamb and Flag 羔羊與旗 33 Rose St.
建於1623年,是倫敦最古老的酒吧之一,位於這狹窄的巷弄中還真是不好找,穿過這小巷上面釘著一面說明,寫得落落長的很懶得看

其實走到正門還滿顯眼的,令人感覺不出這已經有三百多年歷史的酒吧

‧Stanfords Books and Maps
Standfors是英國最大的地圖、旅遊書店,由Edward Stanford於1853年創立,1901年科芬園的旗艦店開幕

‧Palace Theatre
這一區的路真是亂的可以,站在路口一直搞不清方向,努力的翻轉著旅遊書,一個帥哥走過來問我需要幫忙嗎?我們站在路口也是研究老半天,把我的地圖全都翻出來,終於找到往聖馬丁劇院的方向,揮別熱心的帥哥後才想到忘了跟他要msn了~哈哈哈!

‧St. Martin's Theatre 聖馬丁劇院
1913年開幕,1952年開始到今天已經58年,上演著舞台劇The Mousetrap捕鼠器,是世上演出最久的的一齣戲,1974年戲院被列為二級古蹟

‧Seven Dials 七日晷紀念柱
1690年代Thomas Neale提出在科芬園附近的6條街道交會中心建一支六面的日晷柱,但後來都市開發因而多一條道路,但日晷依然只有6面。1773年原來的日晷被遷移到Weybridge,日晷週邊逐漸成為聲名狼藉的貧民和風化區。1988年建造新的七日晷,此處也重新發展成為購物血拼的熱門地帶,但七日晷依然只有六面,第七面以它本身的影子作為第七面晷

‧Cambridge Theatre 劍橋戲院
建於1929年,使用鋼鐵與混凝土的簡單結構,在1950年重新裝修,原來的黃金和白銀裝飾被漆成了紅色,1987為了復原再度裝修,並將門口修改為圓形拱門。現在演出的歌舞劇是Chicago芝加哥

‧Thomas Neal’s Centre
兩層樓的精品購物商場,除此之外還有咖啡店和餐館林立

倫敦除了是個充滿歷史文化的城市,還是個逛街大血拼的天堂

其中牛津圓環、皮卡地里圓環、科芬園都是可以逛斷腿的精華區

‧The Rock & Sole Plaice 搖滾&鱈魚
47 Endell Street Covent Garden
上次吃到沒有很驚艷的炸魚加上想吃的Sea Shell老店炸魚一直沒營業,讓我耿耿於懷,還好今天排的這間有名的炸魚店終於可以如願嚐到

店內很小,沒幾張桌子,而且內用比較貴,所以當然是帶走比較划算,琳瑯滿目的炸魚我真的不會點,只好請店員推薦囉~

店員說沒吃過的話先嘗嘗原味炸魚,炸魚吃起來熱騰騰的好酥脆,薯條也好好吃啊!

難得我們兩吃得精光,真的好吃!名店果然不是浪得虛名,據說店名還有很大學問,The Rock & Sole Place搖滾與靈魂之地,拆開解釋就是Rock石斑、Sole比目魚、Placie鰈的炸魚店,真有趣呢!

賣炒花生又出現了

‧Neal's Yard Remedies 15 Neal's Yard, WC2H
Neal's Yard Remedies位於科芬園的總店,旗下的保養品、化妝品皆以自然風稱著,來到這裡當然不免俗的給它大大海拼一番

‧Neal's Yard Salad Bar
旅遊書介紹的店,巴西老闆自創的健康簡餐還有素食料理,不過,我沒去吃
如果不想買保養品也不想吃東西,還是可以進來Neal's Yard這條小路,這裡的建築外觀漆的五顏六色,非常有特色,和波特貝羅市集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尼爾廣場更顯得五彩繽紛

‧White Lion 24 James Street
白獅是一間傳統的英式酒館,一樓是酒吧,二樓是餐廳
提供各種英國傳統食物Fish & Chips或Sausage & Mash,網路有人推薦Roast dinner with Yorkshire pudding,是一道在星期日吃的傳統食物

Yorkshire pudding不是布丁,而是鹹麵糰,看起來很像我愛吃的炸雙胞胎,為啥英國一堆東西都要叫pudding?可惜那個剛吃的炸魚還在肚子還沒消化,只好放棄吃這道料理
(Photograph Rf.維基百科)

兩棟建築間搭建一條旋轉般的空中樓梯,真是頗引人入勝

天色瞬間暗了下來,麋鹿身上的燈泡也隨著亮了起來,增添科芬園的熱鬧景致

逛了一天感覺快斷腿了,但是科芬園卻更熱鬧,讓人不捨錯過任何街頭表演
‧Apple Market 蘋果市集
多以藝術家的手工藝品為主題,販賣各種富有獨特創意設計的商品,雖然緊鄰著朱比利跳蚤市集,但兩者以不同風格吸引遊客,但都是挖寶的好地方

‧The Market
購物商場的屋簷上也點起點點的小燈泡,燈火通明的店家,依然人聲鼎沸,但我已經沒想逛街的慾望了

‧Theatre Royal Drury Lane 杜利連戲院
建於1663年,經過數度大火燒毀與重建,而現在的劇院是在1812年重建,1952年列為一級古蹟。整間戲院每一個地方都有鬧鬼傳說也因此被稱為世上最鬧鬼的戲院;2009年開始上演音樂劇是Oliver。在Oliver的上一齣是魔戒,本來還蠻想看看魔戒這種片子要怎麼在舞台呈現,沒想到它在準備2011年的世界巡迴~希望它也能來台灣演出!

‧The Piazza 科芬園露天廣場
瓊斯除了設計科芬園的聖保羅教堂外,也仿造了義大利里佛諾城(Livorno)的廣場而將The Piazza規劃成為典雅的住宅廣場,在當時成為高級住宅區,但後來果菜市場成立後,高級住宅區便沒落。1973年果菜市場遷移後,這裡整頓成為街頭藝人表演、遊客喝咖啡的場所
邊跳邊拉小提琴~好動感啊!

因為看錯搭車時間所以今天比較早回家,碰巧轉角的pub停了一台快餐車,順便買杯熱騰騰的咖啡回家喝,沒想到是三合一的咖啡,真無言~今天聖殿區的景點都沒逛到,這裡才是電影達文西密碼真正拍攝地耶
!參觀博物館又想要逛到很多景點實在很難啊!
Bethnal Green Rd.
終於找到一間有營業的店,雖然店面不大,但很乾淨
menu裡好多各式各樣早餐,不用想了,我只要英式早餐!
種類太多反而好難選擇,最簡單方法就是選擇套餐,我點3號餐£3.9,有蛋、培根、香腸、番茄、茄汁豆、捲心菜煎馬鈴薯(Bubble & Squeak),其中比較特別是中間那塊Bubble & Squeak,不知為啥要取這麼怪的名字,據說二次大戰時因糧食缺乏所以利用隔夜剩菜馬鈴薯、白菜、胡蘿蔔、豌豆和花椰菜混合而成的一道菜,是英國傳統早餐中不可缺的一項
Tammy點的4號餐£4.2,有番茄、香腸、培根、蛋、薯餅(hash browns)
還有白吐司抹奶油,沒烤過冷冷的
熱咖啡,這一頓好飽足啊!
英式雜貨店和台灣鄉下的雜貨店差不多,甚麼都賣甚麼都不奇怪
‧V&A Museum of Childhood (Bethnal Green Museum of Childhood)
Cambridge Heath Road, London, E2 9PA
這間博物館其實鮮少人知道,旅遊書也不會特地介紹,在掛網收集資料時無意發現,對於館內收藏的娃娃屋和玩具很有興趣,當然它也是免費的,而且它離地鐵站也很近很好找,所以將它納入我的必到清單裡
格林兒童博物館是V&A的分館,原位於南肯辛頓,1866年主館擴建而將兒童館拆遷建於此,但由於缺乏經費直到1872年才完工,外觀使用搶眼的紅色馬賽克磚裝飾;館內收藏超過6000件從16世紀到現今的玩具、娃娃屋、模型、兒童服飾、嬰兒用品....結合了寓教於樂,很適合親子參觀
‧Victoria Park Gardens
兒童博物館的旁邊有一座綠意盎然的公園
公園有開門時間呦~
Borough of Bethnal Green Memorial
早上的公園散發著清新的氛圍,尤其灑落一地的陽光,讓公園看起來更加翠綠
‧Covent Garden 科芬園
12世紀科芬園是西敏寺修道院(Covent)的菜園(Garden),修道院的土地在16世紀因宗教改革被沒收,到17世紀成為了果菜市場,1973年果菜市場遷移他處,再經過都市變更,現今搖身一變成為一個逛街購物、看歌劇的精華區
早上逛完兒童博物館後來到柯芬園,這裡就熱鬧多了,很多遊客和街頭藝人,不管是歌唱、雜耍或是站著動也不動的人像,各個都使出渾身解數博得喝采與小費
雖然聖誕節已經過了好幾天,但這隻麋鹿依然是鎂光燈下的主角
‧St. Paul's Church 聖保羅教堂
聖保羅教堂由Inigo Jones瓊斯於1633年設計,採用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風格
教堂裡正在做禮拜不好意思進去參觀,從大門旁的小門進入到後花園
花園不是很大,雖然和位於市中心的聖保羅大教堂同名,但規模可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嬌豔欲滴的玫瑰和孤立的路燈,讓教堂顯得小而美
好特別的必勝客,紅紅的招牌顏色跟倫敦還真搭
‧London Transport Museum 倫敦交通博物館
學生票£6 ,Open Time:10:00-18:00 (Photograph Rf.維基百科)
利用科芬園的舊花市改建為交通博物館,使用了維多利亞時期的鋼鐵和玻璃建築,1980年開幕,曾於2005年關閉擴建,2007年才又重新開放,館中展出19世紀以來英國的所有交通工具和演進,屬於交通局的博物館,既然是公家的博物館為啥還要門票
英國最具特色的黑頭計程車,歷久不衰
1920年倫敦巴士公司為了保留兩輛馬車巴士和機械巴士,而成立博物館
館內雖然收藏不少歷年來的交通工具,但還是礙於場地關係無法收藏更多更大型的展品,而在Acton設立分館,佔地1815坪,收藏370,000件展品
公車的上層也可以上去參觀
現代新型的公車
這裡~我們住在綠線的Plaistow
1863年世界第一條地鐵Metropolitan Railway啟用後,經過一百多年陸續新增地鐵線共12條,275個車站,看似錯綜複雜,其實只要搭個幾次就能駕輕就熟了!而且每個車站都有主題設計,如果不是時間不夠我倒很想仔細參觀每個車站
1800年代倫敦主要交通工具還是騎馬和搭船
1900年代路上的交通漸漸被馬車給取代
也開始利用牛馬來拉動四輪或兩輪交通運輸工具
四輪馬車,小時候看了卡通「小英的故事」中小英和她媽媽搭著馬車到處流浪,那時就超希望我們全家人也可以搭著馬車居無定所的到處流浪,現在回想小孩子的想法還真是單純
格林威治到滑鐵盧用馬拉的巴士?應該要走一天吧~
還有上下鋪哩,這麼重的車只有兩匹馬拉,真是可憐馬~右邊用人抬轎,應該適合短程
雙層巴士看起來好像電車上又疊一列車廂,這種車子不會倒嗎?
開始有四輪汽車了
開始要興建地鐵了~
各式各樣各年代的車票
在這悶熱的tube裡工作可是很辛苦的!
蒸氣火車裡已經坐滿不少乘客,跟著他們一起感受一下1863年的第一條地鐵的蒸氣火車
感覺還蠻豪華的蒸汽火車,還有臥鋪呢
右邊這位老兄你的皮帶是被夾到了嗎?左邊這位列車長可是真人喔~
1970年代的地鐵
比起蒸汽火車的小包廂,新式的沙發座椅感覺很舒適,
再進化的地鐵,這時已經開始使用鮮紅色車體
沙發座椅顏色和款式似乎沒多大變化
車廂中還結合科技、影像和音效
看著來來往往的乘客,感覺十分逼真
我搭了十幾分的車,也不知過了多少站
在車上真是可以體會1980年代倫敦的生活百態,真的很有趣!
地鐵手扶梯小模型,真是幾可亂真
像不像我在搭手扶梯呢?
這個玩意兒實在搞不懂是作啥用的?
‧Jubilee Market 朱比利跳蚤市集
市集中聚集不少攤位販售手工藝、二手商品、古董和衣服,可說是稀奇古怪商品應有盡有
‧New Row
沿著new row的小路而下,沿路林立著不少特色商店和餐飲店
‧ London Coliseum 倫敦大劇場 &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聖馬丁教堂
建築上像頂一顆球的是倫敦大劇場,是歐洲第一個設置電梯的劇場,也是英國國家歌劇團的根據地,與皇家歌劇院相較下,這裡的演出氣氛較優閒,而且價位也較便宜,有時也會舉行古典音樂會。(聖馬丁教堂過幾篇再介紹)
‧The Lamb and Flag 羔羊與旗 33 Rose St.
建於1623年,是倫敦最古老的酒吧之一,位於這狹窄的巷弄中還真是不好找,穿過這小巷上面釘著一面說明,寫得落落長的很懶得看
其實走到正門還滿顯眼的,令人感覺不出這已經有三百多年歷史的酒吧
‧Stanfords Books and Maps
Standfors是英國最大的地圖、旅遊書店,由Edward Stanford於1853年創立,1901年科芬園的旗艦店開幕
‧Palace Theatre
這一區的路真是亂的可以,站在路口一直搞不清方向,努力的翻轉著旅遊書,一個帥哥走過來問我需要幫忙嗎?我們站在路口也是研究老半天,把我的地圖全都翻出來,終於找到往聖馬丁劇院的方向,揮別熱心的帥哥後才想到忘了跟他要msn了~哈哈哈!
‧St. Martin's Theatre 聖馬丁劇院
1913年開幕,1952年開始到今天已經58年,上演著舞台劇The Mousetrap捕鼠器,是世上演出最久的的一齣戲,1974年戲院被列為二級古蹟
‧Seven Dials 七日晷紀念柱
1690年代Thomas Neale提出在科芬園附近的6條街道交會中心建一支六面的日晷柱,但後來都市開發因而多一條道路,但日晷依然只有6面。1773年原來的日晷被遷移到Weybridge,日晷週邊逐漸成為聲名狼藉的貧民和風化區。1988年建造新的七日晷,此處也重新發展成為購物血拼的熱門地帶,但七日晷依然只有六面,第七面以它本身的影子作為第七面晷
‧Cambridge Theatre 劍橋戲院
建於1929年,使用鋼鐵與混凝土的簡單結構,在1950年重新裝修,原來的黃金和白銀裝飾被漆成了紅色,1987為了復原再度裝修,並將門口修改為圓形拱門。現在演出的歌舞劇是Chicago芝加哥
‧Thomas Neal’s Centre
兩層樓的精品購物商場,除此之外還有咖啡店和餐館林立
倫敦除了是個充滿歷史文化的城市,還是個逛街大血拼的天堂
其中牛津圓環、皮卡地里圓環、科芬園都是可以逛斷腿的精華區
‧The Rock & Sole Plaice 搖滾&鱈魚
47 Endell Street Covent Garden
上次吃到沒有很驚艷的炸魚加上想吃的Sea Shell老店炸魚一直沒營業,讓我耿耿於懷,還好今天排的這間有名的炸魚店終於可以如願嚐到
店內很小,沒幾張桌子,而且內用比較貴,所以當然是帶走比較划算,琳瑯滿目的炸魚我真的不會點,只好請店員推薦囉~
店員說沒吃過的話先嘗嘗原味炸魚,炸魚吃起來熱騰騰的好酥脆,薯條也好好吃啊!
難得我們兩吃得精光,真的好吃!名店果然不是浪得虛名,據說店名還有很大學問,The Rock & Sole Place搖滾與靈魂之地,拆開解釋就是Rock石斑、Sole比目魚、Placie鰈的炸魚店,真有趣呢!
賣炒花生又出現了
‧Neal's Yard Remedies 15 Neal's Yard, WC2H
Neal's Yard Remedies位於科芬園的總店,旗下的保養品、化妝品皆以自然風稱著,來到這裡當然不免俗的給它大大海拼一番
‧Neal's Yard Salad Bar
旅遊書介紹的店,巴西老闆自創的健康簡餐還有素食料理,不過,我沒去吃
如果不想買保養品也不想吃東西,還是可以進來Neal's Yard這條小路,這裡的建築外觀漆的五顏六色,非常有特色,和波特貝羅市集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尼爾廣場更顯得五彩繽紛
‧White Lion 24 James Street
白獅是一間傳統的英式酒館,一樓是酒吧,二樓是餐廳
提供各種英國傳統食物Fish & Chips或Sausage & Mash,網路有人推薦Roast dinner with Yorkshire pudding,是一道在星期日吃的傳統食物
Yorkshire pudding不是布丁,而是鹹麵糰,看起來很像我愛吃的炸雙胞胎,為啥英國一堆東西都要叫pudding?可惜那個剛吃的炸魚還在肚子還沒消化,只好放棄吃這道料理
兩棟建築間搭建一條旋轉般的空中樓梯,真是頗引人入勝
天色瞬間暗了下來,麋鹿身上的燈泡也隨著亮了起來,增添科芬園的熱鬧景致
逛了一天感覺快斷腿了,但是科芬園卻更熱鬧,讓人不捨錯過任何街頭表演
‧Apple Market 蘋果市集
多以藝術家的手工藝品為主題,販賣各種富有獨特創意設計的商品,雖然緊鄰著朱比利跳蚤市集,但兩者以不同風格吸引遊客,但都是挖寶的好地方
‧The Market
購物商場的屋簷上也點起點點的小燈泡,燈火通明的店家,依然人聲鼎沸,但我已經沒想逛街的慾望了
‧Theatre Royal Drury Lane 杜利連戲院
建於1663年,經過數度大火燒毀與重建,而現在的劇院是在1812年重建,1952年列為一級古蹟。整間戲院每一個地方都有鬧鬼傳說也因此被稱為世上最鬧鬼的戲院;2009年開始上演音樂劇是Oliver。在Oliver的上一齣是魔戒,本來還蠻想看看魔戒這種片子要怎麼在舞台呈現,沒想到它在準備2011年的世界巡迴~希望它也能來台灣演出!
‧The Piazza 科芬園露天廣場
瓊斯除了設計科芬園的聖保羅教堂外,也仿造了義大利里佛諾城(Livorno)的廣場而將The Piazza規劃成為典雅的住宅廣場,在當時成為高級住宅區,但後來果菜市場成立後,高級住宅區便沒落。1973年果菜市場遷移後,這裡整頓成為街頭藝人表演、遊客喝咖啡的場所
邊跳邊拉小提琴~好動感啊!
因為看錯搭車時間所以今天比較早回家,碰巧轉角的pub停了一台快餐車,順便買杯熱騰騰的咖啡回家喝,沒想到是三合一的咖啡,真無言~今天聖殿區的景點都沒逛到,這裡才是電影達文西密碼真正拍攝地耶
0 則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身分請選擇[名稱/網址]留下您的大名★★(請盡可不要選匿名留言)